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向人民报告:物价温和可控

 时间:2014-02-21 13:05:00 |  李叶 | 字体:【 】| 阅读: 157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表示,2013年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通胀率高企的环境下,中国物价基本稳定来之不易。

然而百姓对物价调控似乎不尽满意。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0.5%,61.6% 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2.2%,44.5%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

那么,如何看待2013年物价调控?2014年物价又会是什么走势,调控中应该注意什么?

2013年物价调控全年目标实现

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1月9日发布数据,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大幅低于“3.5%左右”这一年初设定的控制目标。

“无论是和经济增速相比,还是从历史上看,以及与国际对比,2.6%是比较温和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

从历史上看,2010年至2012年我国CPI分别上涨3.3%、5.4%、2.6%,2013年的CPI涨幅与上年持平。从国际上看,我国CPI涨幅在新兴经济体中相对较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2013年12月份在我国CPI同比上涨2.5%的同时,印度上涨9.1%,俄罗斯上涨6.5%,巴西上涨5.9%。

2013年我国CPI增幅虽然不算高,但与百姓的切身感受有一些差距。对此,姚景源分析,尽管2013年物价上涨总体幅度得到良好控制,但还是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即主要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上涨占了物价上涨总水平的60%—70%。

“2013年不是没有降价的,比如汽车价格在降,电视机价格在降,黄金、手机等价格也在降,而且有的降价幅度都可以达到30%,甚至50%。但是涨价的主要是食品,尽管CPI是2.6%,但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比如说肉禽蛋菜,恐怕是20%,有的甚至涨1倍。食品的特点是,我们要天天吃、顿顿吃,所以这种上涨对百姓的冲击很大。”姚景源指出,物价上涨的这种结构性特征对我国民众,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比较大。

也正因为如此,中央始终把抑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2014年物价预计总体温和可控

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2014年3月底前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各地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4%之间,或CPI中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10%,作为联动机制启动临界条件。联动机制如果启动,将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据了解,各地在2011年底大多出台了这一联动机制,累计已向低收入居民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0多亿元。这一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对冲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影响。

抑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于当月表示,2014年将坚持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价格工作首要任务,加强和完善价格调控。

“只要把工作做好做扎实,2014年的物价仍会保持基本稳定,跟去年大体差不多,不会有大的波动。”姚景源说,今年的总基调还是稳中求进,会为物价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稳健,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粮食安全和生产放在首位,这对稳物价至关重要。但他也坦承,今年物价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输入性通胀的情况,成本上升的影响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周期性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2014年物价调控首先还是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企业、居民正确看待物价走势,看到成本上涨是常态,但需求不大可能大规模抬升,尽管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但实际涨幅受限。

全面深化改革要兼顾稳定物价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启之年,其中全面深化价格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2014年我国将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的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合理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保障基本、促进公平。另外,将进一步强化价格监管和反垄断工作。

“现在我们高能耗、高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能源价格不合理,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讲,水、电力、石油、天然气一些重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应当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来决定。显然,这种改革在短期内有可能出现价格上涨。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短时间内会出现推动价格上涨的状况,应该有思想准备。”姚景源表示。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举措会在短期内增加物价上涨压力”这一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也表示认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政府定价的领域将改为市场定价,从而导致价格上升,物价波动加大,这一点尤其需要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王军建议,要处理好稳定物价和推动改革的关系,资源价格改革政策出台要兼顾物价;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稳健,为保持物价平稳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他同样认为,通过各方努力,我国全年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物价调控目标将在2014年两会上披露。牛犁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2014年我国物价的控制目标设定在“3%-4%”这一区间较为合适。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