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房价的可能性有几成?

 时间:2014-03-21 09:23:00 |  李建军 | 字体:【 】| 阅读: 143

2014年1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续下跌,累计相对贬值幅度达到0.4%。于是,各种猜测与言论满天飞。对房地产市场,有人认为,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房地产市场要“崩盘”,房地产市场前景悲观。新闻报道也配合渲染杭州等城市房价的大幅降价“抛售”,业主打砸售楼处等事件。那么,如何认清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的原因,又该如何厘清汇率与房价之间的关系?

近期到底是人民币贬值还是美元走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弱,就双方因素看,美国方面支持美元走强的因素更主要一些。

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变化总有一种货币的原因占主导。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尽管在2009年也出现短暂性的快速下跌,但是,升值趋势没有改变。到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35.9%,年平均升值率近4%,高于同期人民币的利率平均水平。毫无疑问,在这段时间内,中美双方的经济状况都支撑人民币升值。

一种货币的持续升值,很重要的动力是稳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盈余持续扩大,经常账户连年顺差,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持续稳定。而美国方面,2005年下半年以后,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显现,系统性风险积聚,最终在2007年初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快速下滑,美元兑主要货币都出现贬值。另外,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大幅度降低利率,采用的量化宽松政策,基准利率的绝对水平降至0.25%,定量购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坏资产,货币投放失去约束,依靠货币流动性托起经济的政策结果是导致美元疲软,对主要货币都出现贬值。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尽管也受到外部危机的影响,但“增长”与“平衡”两大因素维持人民币对外币值坚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弱,就双方因素看,美国方面支持美元走强的因素更主要一些。首先是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和加息的可能性增加,其次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资本市场的良好态势,最后是美联储新主席上任,政策思路有所变化。所以说,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与其说是人民币贬值,不如说是美元在升值。

人民币汇率变化取决于预期进入2014年,国内外对人民币与美元的预期出现了变化,早在2013年上半年美联储就提出的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引导美元走强的预期。

无论是汇率还是房价,预期改变是最主要的推动力。汇率、利率、商品或资产价格的波动,都是市场普遍预期的一种反映,市场上有什么样的预期,交易者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预期人民币升值占据了主导地位,产生出的行为选择时买入人民币,抛出或少持有美元。这样的市场选择结果是人民币必然升值。那么,预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主权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沟通”的结果。这种沟通,不是两家之间的切磋,而是货币政策意图的公众告示,是权力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美联储的政策意图需要向国会说明,也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公众,提升政策透明度,以引导社会预期,达到理想的调控目标和效果。人民币升值预期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诱致,主要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汇率,目的是要扭转经常账户收支的不利局面,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

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汇率是有效的武器,1985年以来,日元升值导致的国内经济衰退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2005年7月22日,人民币在外部压力下,走上了升值的通道。其实,在2007年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但是,次贷危机爆发,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美元的宽松,站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下看,等同于货币汇率贬值的“以邻为壑”的政策选择。这种当时称为没有期限的货币放水政策,引导着国际资本的预期。美元泛滥自然就要贬值,那么,升值的货币只能是人民币,因为中国当时的经济、财政与国际收支都相对比较稳健。2009年之后又是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动荡不定,中国经济相对稳健,自然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与光顾,人民币持续升值。

进入2014年,国内外对人民币与美元的预期出现了变化,早在2013年上半年美联储就提出的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引导美元走强的预期。美国新联储主席耶伦的政策思想可能与其前任不同,新人物出现必然会带给市场新的政策预期,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可以从美国股市变化反映出来,道指已经恢复超越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金融市场吸引力再度提升。而反观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企业部门开工不足、财政收入增幅减缓、地方债务等问题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显然,内外部预期都不足以支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坚挺。但是,依据短期因素得出人民币汇率开始贬值的结论是不成立的。人民币汇率长期不具备大幅贬值的条件。

人民币贬值与房价之间是什么关系?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因为汇率贬值而出现系统性危机,况且人民币汇率在2014年持续贬值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货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本来就是一种悖论。物价、房价走高与货币供应量有关系。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外部资金流入,中央银行被迫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这个机制是成立的,但是央行也通过公开市场对冲回笼外汇过快增长而增加流动性。从这个角度上讲,外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推高房价的逻辑是不成立的。某些热钱流入后投资房地产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普遍现象,也不足以决定房价走势。房价最主要的推力还是国内居民的需求,这种需求也是在预期的作用下形成的。预期无非是以房养老、以房入学、以房维持生活。另外,中国人的业主情节与房东的满足感及效用体验远远超越了 “房奴”的感受。这种房价预期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在新一届政府“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下,货币操作事实上是相对趋紧的,因为中国的银行机构,习惯于恒久不变的业绩持续增长思维,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分包的运营模式,加剧了总量并不显著增长的货币配置的矛盾,在货币市场上出现了季末性“钱荒”。利率、债券、理财收益率等高企,反映出这种宏观政策取向与微观个体目标之间的冲突,由过去的“合成谬误”变成了市场上的“分解谬误”。既然利率也在升高,资金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各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就是最直接和最剧烈的。房地产业正是这样的行业。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房价是高的,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与美国比是高了。既然失衡了,就有矫正的需求,单就汇率角度而言,汇率贬值一定幅度,名义房价不变,比较价格就下跌了。如果中国房价在汇率调整中趋于平衡,国内投资客就减弱了去国外买房投资的倾向。这也是改变预期的很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币汇率即使下调一定幅度,对房价也不会产生“推墙”式力量。因为房价上涨的力量根本就不在汇率升值,根本的因素还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是人、地、房三者之间的矛盾所致。中国的房价涨跌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这么大的国家,地区差异明显,房价涨跌不一是很正常的,如果因某些城市房价下跌,就散布中国房地产市场“崩溃论”,显得思考力不够。一年前,温州和鄂尔多斯房价已经跌了很多,而全国整体房价并没有下跌。中国不会出现系统性的房地产危机问题,因为,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期的基本的人口结构与数量、土地总量与结构,以及国民储蓄水平等没有明显变化。为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推出的单独两孩政策、老龄化导致的高储蓄率水平、有效耕地的政策要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等,都是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的推动因素。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因为汇率贬值而出现系统性危机,况且,人民币汇率在2014年持续贬值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政策层面应该如何引导预期?在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过程中,一个坚挺的货币汇率至关重要。

积极正向的预期对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扭转原有的模式与体制惯性,改变过去的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就人民币汇率而言,币值坚挺是来自国家强盛的经济、具有国际担当和影响力的大国地位。货币稳健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稳定,也有利于开放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谋求霸权,是维护国际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其货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提升。所以,长期看,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短期看,预期会造成一定的贬值压力,不过,这些预期都不足以影响人民币的比值稳定的主基调。人民币更不可能由此转向持续的贬值。人民币汇率只能是在短期因素影响预期的作用下,有升有贬,总体向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决定的,除非发展不可持续。

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较高的房价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短期调整也是可能的,但这不是汇率变化所能主导的,汇率充其量是一个小因素,没有必要担心会造成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有助于稳定预期,降低不必要的短期风险。所以,在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过程中,一个坚挺的货币汇率至关重要。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