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一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话语权应包括五个基本层次。
一是“坚实的话语基础”,有底气。这主要指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在世界上具有发展实力及国际地位。有实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具有无声的话语权。今天,中国道路促进中国成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我们已经拥有话语权的坚实基础。
二是“科学的话语体系”,有思想。这主要指基于中国道路、中国成功而形成的能破解“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它学术思想。这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是对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和对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表达,因而是拥有话语权的理论上的基础。话语权有许多内容,但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拥有中国理论或中国思想的话语权。这对建设思想中国且回应西方社会关于“中国不会生产思想”的指责,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坚定的话语自信”,有自信。这主要指积极参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每个人,要对我们的政党、国家、民族、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等,充满坚定的自信。尤其在国际舞台上,在国际交往和对话中,在阐释和表达中国话语的时候,要坚定这种自信。美国一位学者曾经指出:中国已经强大了,但依然缺乏自信。对此,我们要引以为鉴。
四是“有效的话语方式”,有吸引力。这主要指“中国表述”。具体来说,主要指阐述、表述、传播中国理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时候,在与世界对话时,要具有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或言说方式,不仅能“讲”,而且要“讲”得受听。这不仅要求继承且坚持我们已经拥有的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或言说方式,而且也要学习西方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或言说方式,如坚持政治、学理和大众的有机统一,注重具体实证与可感知,注重人性化等。
五是“被认同的国际话语权”,有主导权。这种主导权既包括能快速广泛有效传播的传播力、合理确定标准和定义事物或对象的解释力、与其他话语体系平等对话的对话权,也包括被世界认同的影响力。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是为了主宰、支配、压制其他话语体系,而是“有权力能平等言说且被倾听、有影响”。通俗来说,就是既有发言权,又有说服力、影响力。这是赢得话语权的最高衡量标准,因而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