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方向,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至关重要。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
意识形态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相携以进,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必然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凭借其经济优势和科技实力,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输出其文化思想意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某些敌对势力还公然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幌子,叫嚣“普世价值”“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严重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众所周知,“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思想下手”。有着七十多年历史、军事实力令美国寝食不安的超级大国苏联,却因意识形态防线崩溃,以令全世界震惊的速度解体了。在苏联解体这一巨大震撼影响下,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厦遭受雪崩,思想文化领域一片混乱,发生了令全世界为之瞠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短时间内纷纷发生剧变,丧失政权,改旗易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发生,虽然其原因极其复杂,但是,忽视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革命发生,导致政权倒台的重要因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点一滴孕育而成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最有利于激发中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最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方面内容,这四方面功能各有侧重,都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为我们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然而,马克思主义总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更要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了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动力因素和实现目标。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引导广大网民树立科学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掌握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提高价值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在实践中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历史底蕴和深刻内涵。民族精神是意识形态深深扎根的土壤,为保障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赋予了意识形态强大的生命力,是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把握时代脉搏,凸显时代主题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始终倡导优秀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丰富网络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和感召力。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确立了内在要求,是引领网络社会风尚的鲜明旗帜。我们必须鼓励网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理念、一种主张、一种行为准则,不断提高其网络素养,促进网络社会稳定有序地和谐发展。
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法则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得当,则深得民心;引导不当,则民怨沸腾。因此,我们应力求做到:导之有理、导之有利、导之有节。
1.导之有理。“有理”即坚持科学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目的在于把多元化社会思潮和思想火花,用先进的意识形态规范起来,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毋庸置疑,这场交响乐的主旋律只能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不仅是由于它的哲学基础的牢固性,决定了它的理论生命力;而且是由于它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本质,决定了它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心骨’”。
2.导之有利。“有利”即有益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和谐发展。第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时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依法治国,严格执法。第二,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进行;相反,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为中心的错误意识形态,则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错误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扫清思想障碍。第三,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主旋律主导与多样化文化并存的和谐发展。第四,要有利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抵制一切网络黑色信息、正确对待灰色信息、大力传播红色信息,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3.导之有节。“有节”即有度,要把握分寸。第一,要充分尊重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种社会思潮中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总是存在的,而且,正是这些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意识形态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失去了这些多样和差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失去一元主导的必要性。第二,必须同一切敌对意识形态作斗争,坚决抵制一切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反动言论和信息。第三,引导方法宜“疏”不宜“堵”。任何一个政党或国家,都不可能将非主流意识形态或思想言论完全“一棒子打死”。我们要在充分尊重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基础上,对一切敌对意识形态,进行坚决依法封堵;对弘扬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的意识形态,则大力推广和传播;对无益无害的社会思潮,允许其存在但不提倡、不鼓励。总之,我们必须做到堵与疏巧妙结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在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过程中,“有理、有利、有节”三法则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党和国家才能有效地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性,充分发挥其舆论和导向作用,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此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13JZD0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