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5日结束的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强调,要以好作风把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好、选拔使用好。各级组织部门承载着为党和国家选贤任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使命。广大组工干部在选拔、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具体落实作用。在这里,笔者认为,组工干部需胜任好“三种角色”,以更好地推动组织部门“选青任能”。
虚心当好“小学生”。选用年轻干部,要用心、用法、用行动。目前,随着干部年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确实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然而,在个别地方,一些不法分子和权力投机者,恰恰是因为对党纪国法不重视,从而钻政策空子,以干部年轻化为借口,以破格提拔为手段,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甚至是买官卖官,严重损害了公平正义,污浊了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与此同时,个别组工干部政策不通、业务不熟,在选用年轻干部上力不从心,甚至是错误百出,严重影响了年轻干部的选用工作。因此,组工干部要虚心当好“小学生”,既要在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上多下功夫,要掌握好组织系统内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政策条例、法规条文,及时了解上级组织部门关于选用年轻干部的最新政策要求,牢牢把握好选人用人的趋势和导向,力争成为有远见、有知识、懂政策的“政策通”和“活字典”;又要在强化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上多努力,要积极投身年轻干部选用工作中,通过具体工作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理解,通过实打实、面对面、手拉手地干好工作,不断积累做好年轻干部工作的经验和智慧,为“选青任能”打下坚实基础。
耐心当好“主考官”。干部行不行,组织部门最有发言权。然而,组织部门对干部评价的分量高低,关键取决于组织部门是否在考核任用上,做到了公道正派、科学阳光、全面合理。组工干部若是缺乏耐心,在考察和选拔年轻干部的过程中,就难以做到务实工作,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好年轻干部也就无从谈起。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对干部了解的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化,从而影响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在选用年轻干部的大“考场”上,组工干部就应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扛起“主考官”的重要职责,耐心细致地把各项工作做到位。一方面,要盯紧“主考场”,精挑细选“好苗子”,在公开遴选、破格提拔、竞争性选拔等选用年轻干部的关键环节,牢牢把好审核关口,要全面考察年轻干部的德才水平,综合评价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及时对照岗位需求和组织需要,真正把软件、硬件都合适的好干部选拔出来、培养起来;另一方面,要管好“大课堂”,时时刻刻“搞测试”,注重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察,通过拓展考察圈、延伸考查范围,充分了解年轻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最真实状态,从而对年轻干部做出最精准、最全面、最可靠的评价。
甘心当好“干部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事实上,组工干部担当着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人梯”。组织部门虽行使选人用人之权,但往往总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组工干部往往是亲自考察干部、亲手撰写考察报告,送走一波又一波干部,自己却依旧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现实中,个别组工干部面对手中的选人用人之权,或心里痒痒,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自己求得升迁提拔的机会,或大动歪心,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通过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大搞“权力兑现”,最终葬送自己。组工干部唯有甘当“人梯”,才能真心实意、完完全全投入到干部选用工作中,才能在面对年轻干部升迁提拔的时候,内心多一点笃定淡然,少一些嫉妒怨气。一方面,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成为党和国家选贤任能的重要利器,自觉抵制以权谋私和利己主义,要正确面对干部成长、提拔的客观规律,对于成长迅速、进步较快的年轻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在内心深处升华出“如获至宝”的感慨,从而为年轻干部登舞台、展实力扫清障碍和搞好服务;另一方面,要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职责范围内把年轻干部工作抓牢、抓好、抓出成效,要多深入到年轻干部中听声音、找问题,多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多解决他们的成长烦恼,及时鞭策和鼓励动力不足的年轻干部,真正在年轻干部生活和工作的第一线,充分当好“人梯”,发挥好“选青任能”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青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