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从广义民主论看当代中国民主发展

 时间:2014-07-21 10:20:00 |  李海青 | 字体:【 】| 阅读: 13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改革是全面改革,民主建设自始就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发展逐步融入现代政治文明的大潮之中。但是,对于中国民主发展的巨大成就,却始终存在各种偏颇乃至错误的质疑与否定之声。此类观点中最典型的就是认为中国改革一直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民主建设方面始终未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并未普遍放开选举民主。对于这类无视中国民主发展成就的偏颇与错误观点,要系统深入地进行驳斥,就不能简单地在对方设定的理论框架内展开分析,而必须跳出其理论逻辑,从学理上建构起一个合宜的民主分析框架,把各种错误观点放在这一框架中进行处理,这样才会批之有理,判之有据。广义民主论就是构建这种理论分析框架的一个尝试。当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广义民主论的话语创新,就是这样一种自觉的努力与探索。

构建系统把握民主现象的逻辑框架

与主要将民主理解为选举民主的观点不同,广义民主论主张民主存在于多重领域,在每一领域民主都具有多样形式,而每一种民主形式在实现过程中又都包含多个程序环节。而不论是民主的领域、形式还是环节,所体现和保障的都是社会成员自主自治这一价值理念。换言之,民主的价值理念为一,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则为多。可以说,广义民主论避免了民主问题理解上的片面性,构建了一个系统把握民主现象的逻辑框架。

之所以主张民主存在于多重领域,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民主,将民主视为政治领域的现象。实际上,政治民主只是民主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实现,民主同样存在于现代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与文化领域。具体而言,经济民主体现为以产权为核心的经济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基础之上的社会成员的自主经济行为;社会民主体现为社会成员在个体私人领域中的自主行为或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自主参与与共同治理;文化民主体现为广大社会成员以一定的教育程度与文化素质为基础,在思想认识方面的独立思考、自主认识与理性判断。民主存在领域的广泛性说明社会成员的自主自治体现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独政治领域。

进而言之,民主不仅存在于多重领域,而且在每一领域还有不同表现形式。比如就政治民主而言,就有政治共同体范围的直接民主(全国范围的投票公决,全国或地方范围的直接选举,公民对国家机关直接行使批评权、建议权和知情权等)、间接的代议民主、公民的程序性参与民主(公共权力在自身运作过程中,在某些程序允许利益相关方的直接参与与介入,比如举行协商、进行听证等)、政治公共领域的话语民主等各种形式,在中国还包括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与体制内的政治协商民主。

此外,各领域的民主不仅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民主在实现过程中又都包括一系列的程序环节。一种民主形式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运作的具体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是否公正、严密、完善。比如就公民的程序性参与民主而言,其有效运作就不应缺少相关信息的公开、利益相关方的认定、公民具体参与、参与意见的吸纳与落实、意见吸纳落实的监督制约、违反相关规定时的责任追究等程序环节。而相关信息的公开、意见表达与责任追究几乎是所有政治民主形式的必要环节。

中国民主发展的现状

按照以上广义民主论的分析视角,任何对民主的简单化、碎片化理解都是不准确的。对于中国民主发展所取得成就及依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广义民主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与全面把握。

从广义民主论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进程稳步推进,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就民主的存在领域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与文化民主不断发展,各领域的民主建设进步明显。就经济民主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注重通过经济关系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确认社会成员的各种经济权利,赋予社会成员自主经济活动主体的地位,激发与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早在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邓小平就指出要“着重讲讲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等都是中国经济民主进步的有力证明。可以说,没有经济民主,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在短短30多年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进而言之,经济民主的不断发展还为其他领域民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就社会民主而言,伴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公众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于公共权力的私人自主领域与社会自主交往领域,在这一领域,人们自主活动、自由行为,决定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享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现在休闲与自由时间的不断增多即是中国社会民主不断发展的确证,因为自由与休闲时间实际上就是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就文化民主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日益分化出来并不断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与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大众对于日益增多的文化产品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在价值观念上独立意识、自主观念与权利思维日渐发达。

就政治民主而言,其发展成就尤其不应忽视。对此,可通过对政治民主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发展情况来认知。其一,就作为一种间接民主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随着改革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地位不断提高,应有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发挥。其二,基于制约行政机关日益扩大的自由裁量权的需要,基于权力与社会协同治理的需要,基于通过对话、协商、交流预先化解各种矛盾的需要,公民的程序性参与民主在当前中国政治实践中发展迅速,已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主建设新的生长点。《中国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国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多部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程序性参与有所规定。其三,在当代中国民主发展实践中,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的政治公共领域发展之迅速特别引人注目。随着广大民众参与热情的普遍高涨,借助于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民主切切实实地大众化、日常化、普遍化了。每个人只要有条件都可以在政治公共领域表达诉求、发表评论、针砭时弊、揭露不法、保护民权、捍卫公益。近年来,不少改革难题成为热点,众多问题官员被揪出,大量丑恶现象被揭露,事件信息被迅即披露,政治公共领域的民主参与功不可没。其四,在政治民主方面,执政党党内民主与体制内的政治协商民主也在稳步发展。其五,至于作为直接民主形式的普选而言,现阶段中国放开大规模直选的条件并不成熟。在社会矛盾频繁化、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的情况下,贸然放开竞争性选举往往会细化、扩大化与强化社会的利益分化与矛盾对立,不但不能实现民主应有的价值,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政治与社会动荡。在这方面,他国的经验教训实在太多。而且,在中西政治发展史上,迄今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只要搞大规模普选就能治理好腐败,提高政权的治理能力。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对放开竞争性直选的审慎态度,并不能说明中国整个政治民主都没有任何发展,只能说明中国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合宜的选择。并且,以上对多种民主形式的分析也说明选举民主并非政治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进步也未必一定要通过放开选举来实现。

进而言之,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不仅仅体现于各个领域,表现为各个领域诸种民主形式的不断生长,而且体现在民主形式的实现程序与环节的逐步完善。比如相关信息的公开是几乎所有政治民主形式的必要环节,近年来此方面建设不断推进,力度颇大。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也只有从这种广义民主论的分析框架出发,才能对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而全面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可行的解决之策。对于中国的经济民主而言,需要切实有效保障公民经济权利特别是公民产权,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与法治化进程,使公民与法人能够在一种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作为合格的经济主体而行为。对于中国的政治民主而言,依照各种民主形式的不同特点,需要按照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切实发挥其政治参与体制内主渠道的作用;需要加强对程序性参与民主的法律支持,进一步完善参与的程序环节建设;对于政治公共领域的话语民主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并努力将其与制度性的民主渠道相衔接。对于党内民主,要努力将各种规范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转化落实为具体的制度机制,逐步探索形成一套具有实用性的健全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对于体制内协商民主,要切实增强其广泛性、系统性、有效性,推进其制度化发展。对于选举民主而言,现阶段应进一步解决、完善基层选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提升。就社会民主而言,要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努力做到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在资源公平占有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生存方式,享受自己的生活空间。就文化民主而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与思想文化素质,尤其要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培育社会成员的独立人格与自主观念等现代公民意识。而在各领域民主以及各种民主形式的建设中,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尤应注重民主实现的具体程序机制的建设。长期以来,我们更为强调民主的价值理念与宏观制度建设,而在民主具体程序与环节的建设方面用力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主的实现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发挥。针对于此,必须要细化、强化相关程序机制建设。

综合以上分析,依照广义民主论的逻辑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建设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有破有立,有快有缓,整体进步明显,民主发展呈现出既反映现代文明一般规律又基于中国实际的鲜明特点。当然,依照这种广义民主论的逻辑框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具体分析当前中国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其未来发展方向。以上分析说明,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而言,抽象地议论并不科学,笼统否定更不足取,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严谨的逻辑框架,并在此框架下针对相关方面作出具体、客观而理性的分析。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