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王晓秋:解读甲午战争应有大历史观

 时间:2014-07-29 10:11:00 |  王晓秋 | 字体:【 】| 阅读: 145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今天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是日本发动丰岛海战,突然袭击中国北洋舰队,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战争的日子。我们今天开这样的学术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研讨甲午战争历史,绝不是仅仅是回顾历史。而是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得到启发,也就是说,警示现实,预见未来。

习主席讲的很好,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种清醒剂,能使得我们清醒起来。而从甲午战争这本教科书里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认为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总结它的历史教训,应该有一种大历史观,就是要有宏大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我们绝不能局限甲午那两年,1894、1895这两年打了什么仗,怎么打的。我们要追究这个中日关系是怎么演变而来的,甚至追溯到一千年前。还要看到,这个甲午战争影响到中日两国,影响到东亚、世界这个一百多年又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还要有这个国际的眼光,我们不但要研究中国,中国为什么打败了,还要研究日本为什么打胜。还要研究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的历史进程、东亚格局、世界形势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今天产生了什么影响。

那么另外一个我们的眼光要更广阔,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把甲午战争看成是一场战争,去研究这个军事的较量、战争战役。还要看到这个战争的整个后面的背景,深刻的原因,它的本质。我觉得今年我们甲午战争的研究确实是比以前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不仅仅停留在讨论甲午海战战争的过程,深入到战争的这个原因,战争的背景,政治、经济、综合国力、文化、国民精神、海洋意识、忧患意识以及战争的后果、影响等等各个方面。

我今天简单谈两点。甲午战争原因是什么,日本的教科书还有右翼他们宣传甲午战争是日本和中国争夺朝鲜,包括有些西方著作上也是这么讲。还有一种说法,甲午战争是一场文明和野蛮的战争,日本代表文明,而中国是落后野蛮的。西方当然也是这个观点,因为殖民主义认为他们西方才代表文明,而日本是学西方成功的。另外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是日本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就是这样的想法。

刚才也讲到甲午战争失败的种种原因,是很复杂的综合国力的差异。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清王朝政治的腐败,我也同意刚才同志们的意见。再说一句就够了,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时候,中国的大小官员,他们想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怎么给老佛爷做60大寿,给慈禧太后送什么礼物才能得到老佛爷的欢心。真是一人做寿,国家遭殃。当时清王朝的腐败、专制、落后仅仅从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来。

另外这个甲午战争失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对日本的认识,可以说对日本战略的误判,刚才很多同志实际上也讲到,中国当时对日本的国力,对它的战争的这种意向,对它的的外交、对它的国情、对它的战斗力,很多东西都是误判的。这种误判首先是由于不了解、轻视,所以在甲午以前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东夷小国、蕞尔小邦。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说,日本如果要向中国挑战,这是自不量力。很多这样的言论。包括李鸿章也认为日本是不会向中国挑战的,只要我们不先打第一枪,他们是不会打的。另外认为日本如果挑衅的话,必然有西方列强出来干涉。所以李鸿章很多战略是建立在这种认识之上,总的指导思想是消极防御,积极求和,然后乞求各国来调停。对日本的国情很不了解,对日本已经做好各种各样的战争的准备,包括他们的做了多少对华作战计划,海军就有五个、六个。参谋本部已经做了一个详细的征清的作战方案,具体出动几个师团,哪个路线都做得清清楚楚。但中国方面不了解,因此不作战备,放松警惕。。

这样呢,就整个对日战略是个误判。所以我觉得就是,我们现在要认识日本、了解日本,真正彻底地看透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看透日本,这当然很复杂的问题,一个我觉得从历史上看它的过去知道它的现在也知道它的将来。一个就要看它的民族性,看它这个军国主义由来、源流、它的理论。可以说很多今天的安倍和右翼的一些言论都是历史上的这些军国主义的这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我举几个例子,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野心,开始就是丰臣秀吉。1592年他发动侵朝战争,侵略朝鲜的目的是征服中国。当时他的计划是他自己要亲自坐镇宁波,然后让他的养子带领日军占领北京,征服中国。然后把日本的国都搬到北京,把北京周围十里之地给天皇御用,然后征服中国以后他还要打印度,这是他的狂妄野心。当然后来他被我们的明朝和朝鲜的联军彻底打败。这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亡华野心一个起源。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当时日本的风行一种海外雄飞论,认为日本要成就维新大业就必须对外扩张,所以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的口号就是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中朝。所以他提出要收琉球、取朝鲜、摧满洲、压支那、临印度,跟丰臣秀吉是一脉相传的。而且它的学生,不少后来都是明治的高官,包括山县有朋、伊藤博文这些人都是他的学生。所以明治政府建立以后就是这样的一个的对外扩张的政策。这是它的国策,明治天皇写的御笔信上就说,“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要用他的武力来征服世界。

那么军国主义侵华还有一个理论基础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就是福泽谕吉的这个脱亚入欧论,这也是对明治政府外交政策导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恶劣的影响。他一方面是日本启蒙思想家,提倡文明开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他认为日本要发展就是要靠去征服他所认为的恶邻就是亚洲邻国如中国、朝鲜,他认为不要跟他们为伍,而是要跟西方欧美列强连起手来去征服他们。他鼓吹甲午战争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

这种思想一直到今天,安倍政府不也是依靠美国来对付中国,这是一脉相承。所以很多他们的这个侵略理论我们要好好去研究它们,去分析它们。比如山县有朋提的一个侵略理论就是,不但要保卫主权线,而且要保卫利益线。这也成为日本侵略的重要理论,所谓利益线他只要认为哪里是他侵略的目标哪儿就是他的利益线。我们现在想一想安倍现在所说的行使集体自卫权也是包括和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

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源流,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战后并没有被清算。这个是跟美国的这个庇护,跟天皇的战争责任,战犯的战争责任没有清算有关系,没有追究。所以日本实际在很多政治家他的心里面他是不认帐,不反省,不谢罪。然后特别是到了日本后来经济发展、经济崛起以后,有些日本人更是得意忘形。尤其那个石原慎太郎,他写过三本日本可以说不嘛,他根本不认罪,不承认这个战争的罪责。而且我查到2002年的时候他在文艺春秋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做战胜中国才能重建日本。

所以,他们很多思想什么中国威胁论、中国危机论、中国崩溃论,还有现在是遏制中国论、围堵中国论,这一套一套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军国主义发展的思想来源。甲午之前,他们就说中国北洋海军发展是对他的威胁,他说只有把中国搞垮了,日本才能生存。他把所谓大东亚战争说成是解放亚洲的战争。他现在有些右翼的还在那宣传,解放亚洲的战争,日本民族自存自卫的战争,然后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东京审判是不公正。这些都是他们军国主义以及今天右翼也好、安倍政府也好,他们所谓的理论基础,他们的心理支撑。

我们应该真正的吃透他们,我觉得这个日本在甲午战争也好,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好,那么疯狂,他是各种心理的一个混合。如岛国心理的狭隘民族主义、神国心理的大和民族优越感、武士道心理的尚武好战、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残暴野蛮等结合在一起暴露无遗。

所以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说,一方面首先要自己的力量强,强大了才能对付敌人。所以从历史上也有例子,例如公元663年白村江之战,那个时候唐朝还是很強大的,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挑战就是在白村红跟百济的联军来打,结果被唐朝和新罗的联军把日本打败了。打败以后几百年他就不敢再侵略朝鲜,而且在这以后他就更加加强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另外一个我们就是要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同时要认识我们的对手,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