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阐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强军治军方略,勾画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强军治军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强固安全基石 提供安全保障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铁律;国富军弱要挨打,这也是一条铁律。
今天,在实现民族复兴强国梦征程上,我们正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和遏制“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活动,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任务艰巨。
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增大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我国海上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处于改革深化期、军事革命攻坚期、军队使命拓展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呈现一系列新的“并行叠加”阶段性特征:军事转型与社会转型“双重攻坚”、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复合发展”、军事变革任务与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互为一体”。
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正加速向信息化战争转变。面对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纳米技术、临近空间技术、智能化、精确化、隐身化、无人化等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弥补我军现代化低位势与高目标之间的落差,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国家越富,风险越大。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泛陆海空天战略利益,但风险也随之增加。我军30多年没有打过大仗,未经历过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考验。这是民族之福,却潜藏着军队之忧,和平有可能变成“醉太平”,精神懈怠是军队最致命的敌人。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能不能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强固安全基石、提供安全保障?能不能不仅维护国家生存权益,而且增创国家发展利益,不仅生产“安全产品”,而且创造“发展红利”?能不能通过提升国防实力,并通过杠杆效应提升综合国力,产生巨大的综合性溢出效益,大大提升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影响力,从而使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着眼于时代条件发展变化,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时代性课题作出的战略谋划和科学回答。
描绘强军目标 夯实强军之路
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握大势、把握方向、把握全局,习主席对新的历史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和突出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阐释和回答了为什么要强军、建设什么样的强大军队、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时代课题,具有系统而丰富的科学内涵。
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部队,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习主席指出,要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强调坚持把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指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唯一的根本标准——习主席指出,军队强不强,主要看打仗。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
强调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进一步指明了信息化条件下打赢和遏制战争的规律遵循。习主席指出,要积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军事战略对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统揽作用。在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加强对现代战争特点和制胜机理的研究,在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能力建设,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战略重点,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强调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尽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进一步指明了国防科技、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习主席指出,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摆在战略位置,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国防科技、装备建设要围绕战场、立足打赢,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紧贴实战、服务部队,加大先进成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强调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进一步指明了强军治军的关键。习主席指出,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把部队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实现作风建设根本性好转。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生命工程”来对待,作为“胜利之源”来维护,这是历史的昭示,更是时代的呼唤。
强调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进一步指明了打造强军兴军的人才战略工程——治军之道,重在得人。习主席指出,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必须重点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打造强军兴军的人才方阵,让一大批真想打仗、真谋打仗、真抓打仗的优秀人才走上各级指挥员岗位。
强调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进一步指明了部队建设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习主席指出,要着力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基层风气搞端正,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只有抓住基层这个大头,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把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强调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进一步指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动力——军事领域最忌保守,又最易保守。军事上的故步自封必然落后和失败,而锐意改革创新则是人民军队在强军道路上永葆活力、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习主席指出,要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只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才能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证。
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把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增强“对表意识”确立“看齐意识”
思想的闪电,一旦照彻深蕴厚积的土地,必然催生历史的深刻变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论述,需要在思想上增强“对表意识”,在行动上确立“看齐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官兵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论述,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强军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为军队建设方向,坚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加大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力度,加强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把锤炼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的能力,作为军队的头等大事来抓。紧密结合实际,按照习主席重要论述的精神,对本部门本单位发展思路进行再认识、再对表、再完善,明确发展重点、路线图和时间表出台一系列切合部队实际,顺应民心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为官兵办好事、办实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论述,继续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上率下,严纪与纠风并举,扣住“常”“长”二字,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思想不统一、认识不深刻、观念转变不彻底、作风改进不到位等问题,真正以习主席重要论述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把强军兴军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必须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真抓实干负起担当之责。以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两个不相适应”矛盾,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和智慧,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构建更加科学先进的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