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习近平十大执政理念

 时间:2014-09-28 14:39:00 |  | 字体:【 】| 阅读: 165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专访时曾就自己的执政理念畅谈感受:“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1、“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强调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既不是虚无飘缈、遥不可及的,又不是你说你的、与己无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和每个人的梦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中国人都愿意为这个梦去付出、去奋斗,去加油助力、添砖加瓦。

习近平深情阐述中国梦。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实践证明,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则把他放在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秉持得最一贯、践行得最坚决的大原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东坝头乡张庄村看望85岁老人张景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3、“在大的问题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强调稳中求进、事缓则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执政成本,减少震荡。“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蹄疾而步稳”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

4、“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强调政贵有恒、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干事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不折腾,不“翻烧饼”。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今天喊这个口号,明天换那个口号。这不叫新思想,而叫不稳当”。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基本要义。

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5、“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强调走自己的路,坚持“三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始终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习近平在湘西调研扶贫攻坚。

6、“必须识民情、接地气”

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我常说,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这叫“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他还结合自己的体会,深有感触地谈到:“我曾在中国不同地方长期工作,深知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层级方方面面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把情况搞清楚。立足国情和民情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能够符合实际、接地气,就不会出现偏差。这就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一根主线。

7、“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必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更多的精力、功夫和更大的本事用在落实上。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8、“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强调依法治国、制度建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用刚性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约束和控制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而最为刚性、最为坚固的法律制度,就是宪法,正所谓“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必须铁腕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必须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作文章,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必须上率下行、上行下效。

9、“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用什么人和怎样用人问题上作过一系列深刻阐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破除唯GDP、唯票、唯分选用干部,等等。特别是鲜明提出了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科学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10、“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强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定位,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