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建成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还会有不少的沟沟坎坎和艰难险阻,特别是要警惕防止滑入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中国道路不动摇,就必然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矢志不移砥砺前行的坚定方向。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基本要义和核心内容。正是从这点出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未来作出了重要宣示和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但同时也横亘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怎么办?一句话,靠改革。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正是站在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我们党深刻剖析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既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成功历史经验,也是坚持中国道路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创中国道路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是新形势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刻变化的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展开的,面临着体制机制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各种思潮的激荡冲击和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一方面,要以历史担当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另一方面,又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底线不退让。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
三、把党的作风建设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需要。在取得全国政权的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时刻保持“两个务必”。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也不止一次说“党要保持活力”,要“坚持艰苦奋斗传统,抗住腐败现象”,“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并尖锐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些都说明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审视党自身的状况和变化,敢于和善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毫不留情地查找和解决党内滋生蔓延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一届党中央,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谋篇布局。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积极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是党的先进性和强盛生命力的体现,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也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面前,在60多年长期执政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面前,我们党没有陶醉于成绩,没有沉溺于辉煌,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更加严格的自省、自律、自我革命精神,不断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状况、不断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自我发展壮大的集中表现,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清醒和坚定的信心、信念。
我们唯有把党建设好,把党的作风建设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地走中国道路,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也是坚持中国道路、走向美好未来的关键前提和重要保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