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钱,就是任性”等类似“任性体”表达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些人挂在嘴边的流行语。察其来源,究其去脉,此话虽多带调侃之意,却难掩一些人的炫耀之色、向往之心,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任性,原指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等。《中国通史》评价隋炀帝,说他是“予智予雄,任性妄为,剥削不顾民众的死活,浪费只求本人的快意”,结果“任性”的隋炀帝因“妄为”而失人心、丢江山,在生死关头连从驾的卫士都弃他而去。可见,由“任性”而“妄为”是一种发展逻辑,“有钱”也好,“有权”、“有才”也罢,不管有什么,都不能让“任性”误事害己。
有权不“任性”,规规矩矩用好手中权。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党员干部手中的任何大小权力,来自人民,就当用于办为民之事。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这一条,一朝权在手,就目无群众,不知敬畏,肆意妄为,与民争利,在“任性”的路上越行越远。殊不知,不能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早晚会把自己送进“笼子”。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教训值得记取。所以,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公平公正用好权力,时刻想着头顶有“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权力不任性妄用、恣意私用,才能让自己不栽跟头。
有钱不“任性”,拿钱财做有益之事。要论最典型的“有钱任性”,非中国历史上高调炫富的石崇莫属。《世说新语》记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著令出”,让客人“多羞不能如厕”。但其“任性”的结果是,“因财而丧命”。据说石崇临死前,押他的人问他,你既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还能做点好事?石崇默然无以应。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时至今日,一些“石崇”们仍不断重复着相同的路径,只不过当年的“金谷园”变成了今天的“将军府”,当年的“珊瑚树”换成了今天的奢侈品罢了,而“有钱”背后的“任性”却丝毫未变。再看“石崇因财丧命”之殇,可以发现,石崇把资财全用在了铺张浪费、声色犬马、搞歪门邪道等无益而有害的事情上,倘若用在干“有益于本领提升”、“有益于百姓福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事上,其结果恐怕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有才也不能“任性”。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人云: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要为君子,应力求做到“德才兼备”,最起码也要做到“德胜才”方可。现实中一些人不乏才华,但却恃才放旷,仗着自己本领高、能力强,任性傲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轻则因才而自缚,重则把才用错了地方,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枉负一身才华。所以,即便有才,也不妨做“低头的稻穗”,谦虚好学,把才华用在正道上,如此不但能给人以好感,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