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新”。准确理解新常态,关键是要把握住五个“新” :进入新阶段,出现新特征,产生新问题,推进新改革,实现新发展。因而,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取得新发展。
从认识上讲,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体系。首先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新阶段相适应,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特征伴随着一些新要求;新要求往往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就会出现新问题;新问题呼唤新改革;新改革促进新发展。环环紧扣,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做到深刻认识新常态,就必须对这个体系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探索等都要有深刻的认识,这是我们在新常态下积极作为、积极有为的前提条件。
从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来讲,主要是要把握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些阶段性新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概括了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所表现的阶段性新特征。只有把握住了以上这些方面的新特征,才有可能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
所谓主动适应,主要是指基于我们对与新阶段的新特征相伴随的新要求的正确理解,通过主观努力而正确地把握好新常态发展的基本方向,实现我们所要达到的新目标。譬如说,私人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这是一个基本方向,但我国的私人消费占GDP比重一直都比较低。为什么呢?这其中有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有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还有金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因此,如果要把握好促进私人消费这样一个基本方向的话,就应该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收入分配制度、金融体制与制度等进行改革与改进。再譬如说,长期以来,我国的私人投资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投资也主要是集中于传统产业,但作为投资主体的私人投资更多地会投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开发领域和新业态方面,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就必须通过改革目前的投融资体制与投融资政策而促进新型投资业的发展;还譬如说,从出口来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因此就必须尽快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过去的许多体制、制度和政策方面都会不适应,于是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摩擦、矛盾与问题。为了满足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就必须探索出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而针对新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通过推进新的改革而解决与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所不适应的种种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常态,就是指要积极推进新改革。
新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新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明年的新发展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通过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即达到中高端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时期需要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密切结合,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步推进,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创业和调整经济结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改善民生方面要有新突破,包括在扶贫、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教育与培训、医疗保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三是构建新的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充足供给,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四是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构筑崭新的空间格局,比如说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五是构建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参与全球价值链建设与整合,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国从新的海外投资市场中获利的能力与比重。
很显然,这些新目标不仅是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引领我国新常态发展方向的基本指南,以保证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不迷失正确的航向。
总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样一个基点,延伸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与新思想,提出了新时期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括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改革,等等。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是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得以可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