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15-01-15 14:11:00 |  戴有山 | 字体:【 】| 阅读: 163

1

导语:2015年1月8号下午,优秀青年学者、传统文化学术型专家、管理学博士戴有山携新书《文化战争》做客【大佳面对面】,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警示国人重视、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赢得这场文化战争胜利,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大佳网的网友你们好!这里是【大佳面对面】访谈现场,今天我们讨论一个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题,为此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文化战争》,同时我们请来了这本书的作者戴有山博士。戴有山博士,您好!

戴有山:主持人您好,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文化战争》这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习总书记最近的一系列讲话当中,多次提到了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想请问戴博士,您这本《文化战争》有什么现实意义?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构思并创作这本书的呢?

戴有山:这个问题也是我在这本书里所要阐述的问题。中华的优秀文化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将会引领世界文化的潮流发展。在2500年前,我们中国的文化被世界誉为第一次文化复兴时期,当时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孟子,在西方也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这样一些思想大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实际上一直在延续着这些思想发展。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可以做一个科学的预测,有可能会是新的文化轴心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提出文化战争,或者中华文化创新的话题,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定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物质的或者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差距。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在国际新闻中心文化处负责海外记者的接待工作。这些记者是非注册记者,不能进入主场地,在接待这些非注册记者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与一个日本记者聊天。他认为中国对于整个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多了。在日本,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在学习《论语》,而且很多学生都会背《论语》,但据我调查在中国没有这样的现象。另外我和德国的记者交流过程中,他也认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沉淀,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但中国没有对他们进行祭奠。这对我产生很大触动,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国家公祭日,这些就促使我对文化的话题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不断去思索、总结、提炼,后来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荆成恭编辑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他很感兴趣,认为我这本书一定要出。然后我向我们国际新闻中心主任汇报了这个题目,他不断激励我,希望我把这样的话题作为一个国家的话题进行推进,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开始做一个文人做的事情。

主持人:为了写这本书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光是笔记就写了5万多字,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都有哪些资料呢?

戴有山:文化是个很厚重的话题,我接触这个话题以后就开始从两个层次对文化进行梳理。第一是从历史的层次,因为文化毕竟是有一定传承性的、不能割裂的,在这时候我就会沿着文化的根去梳理文化的脉络,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先秦时期文化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产生了很多思想大家。对这段历史文化我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同时也把它放在整个地理和世界空间进行梳理。我这本书曾经被业内誉为是世界第三本、中国第一本描写文化战争的书。商务印书馆在五年前曾经出过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的《主流》,它被誉为世界第一本关于文化战争的图书。第二本是塞缪尔·亨廷顿写的《文明的冲突》,他主要描述世界未来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必将结束,是以一种文明形式的斗争代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军事斗争。后来他的学生,美籍日裔作者弗朗西斯·福山写了《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一人》,提出西方现代文明将会作为整个历史的终结来代替整个世界的文明。他的书不是写文化战争的,但他对文明的预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做了一个研判。后来经济危机、大金融风暴,他不断深入了解中国,紧接着写了一本《危机与未来》,对美国进行了新的认识。听说他最近又写了一本书,将他以前的思想完全颠覆。梳理这些大量资料,我完成了这本《文化战争》。

主持人:《文化战争》这本书的第二章里谈到了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以及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当前很多中国学者都在解读中国文化经典,不知道您对这一问题持什么观点呢?

戴有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对社会重要的贡献不仅仅是他创造了《论语》或者解读了《易经》,我认为他对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将官府之学变成了民间之学,所以我们说他是培训的始祖。到了汉朝时期,独尊儒术,开始对儒家思想有一些颠覆性的发展。也许这个观点有些观众不太理解,儒家文化是最好的文化,但怎么是颠覆性的发展呢?因为孔子的思想本身是作为一种思想去传播,他并未把这种思想演化成政治理想。儒家思想除了对起初的培训或者教育有贡献之外,还有一个理想叫做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的理想,现在这种理想还没有实现。少者怀之就是年少的人得到关怀,老者安之就是年老的人得到安顿,朋友信之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得到一种相互的信任。2006年美国召开了世界大同会议,世界各个国家的不同宗教信仰都可以在这里阐述自己的宗教信仰观点,中国派出的人谈到了中国儒家思想,他讲了一个观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化成推己达人,这样的理想就把西方的很多宗教打败了。西方是用一种严格的宗教思想来引领社会和文化,但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种道德的引领,一旦把这种思想在世界各个文化里普及以后,就会带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说中国文化向前一小步,或者说儒家思想在世界发展扩展一小步,一定会带来人类社会甚至世界文明向前发展的一大步。

主持人:除了儒家思想外,中国还有其他的经典文化,像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什么它们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像儒家思想一样的巨大影响呢?

戴有山:中国的文化很厚重,要追溯到文化的根去分析。现在有很多“一源三流”的思想,它的根源可能就是《易经》文化,三流派主要就是儒释道文化。儒家文化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实际上我们要分析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到了周朝后期,人类社会礼崩乐坏,战争频发,老百姓生活疾苦,在这样一个生活艰难时期,如果让当时的老百姓向前发展,必须要有一种文化引领,特别是在老子文化中有两种表现,第一是价值的虚无主义,指的是我干好事和干坏事没区别。第二就是存在的虚无主义,是指今天存在,明天可能就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家文化使人与自然相结合,摆脱这种痛苦。汉朝时,引入了印度教文化,它是外来文化,讲究的是人悟道,就是轮回。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道家是让人通过思想解放来放下,摆脱痛苦;儒家是让你修苦,我自己的苦是为了来生更快乐。只有儒家文化是让人现在就开始行善做好事,所以到最后儒家就成为了一个主流文化。“一源三流”对中国文化也是很有力的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是伴随着文化向前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战争》这本书中说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节日对于中国的影响。能请您分析一下西方节日对中国影响有哪些吗?

戴有山:节日文化一定是从民族劳动、生产、发展过程中演化而来的,它不是空中楼阁,因此我说民族文化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很厚重的文化基因。随着改革开放,涌入了许多西方文化,《文化战争》这本书里就讲了西方文化如何进入中国。我在2006年与清华、北大的30多个博士提出了一个倡议书,倡导中国抵制圣诞节。年轻人过西方节日其实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他可能享受着中国传统节日所没有的文化元素,其实他并不了解西方节日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也不用过多担心。在迎接西方节日对中国节日挑战的同时,我们要把自己节日的内涵挖掘出来,而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应该在不排斥西方节日的同时把自己节日的文化表现得更加完美。

主持人:您在书中谈到“受到波及的中国文学”,我们很想了解一下中国文学在哪些方面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是我们文学多年发展缓慢的原因呢?

戴有山: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我是研究文化的学者,我先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一下文学。文学绝对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习主席和新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2015年文化工作会议里面谈到了文育、文学对文化工作的引领。文学一定是契合大时代的背景,对人性的刻画和描写,这样的背景下才能产生让我们永远记住的文学。

德国一位思想家说过“上帝把陆地给了法国,把海洋给了英国,但是把思想的天空给了德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很多思想家都是在那时候产生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一定是集合中国整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来创造的,西方文学也如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学对我们冲击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2014年12月23日,习总书记专门出席了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您能不能讲一讲日本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都有哪些呢?

戴有山:日本文化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日本本族文化,到现在为止日本本族文化已经在慢慢消失;第二部分是西方现代文化;第三个是日本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国文化。实际上日本文化早在汉唐时期,就吸纳了中国文化,导致日本文化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对日本的影响越来越深,这时日本引进了美国的现代文化。日本认为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甚至认为二战真正打败日本的不是中国,也不是前苏联,而是美国。有些媒体人预测说,中国和日本近期一定会有擦枪走火事件。媒体人或者国际问题专家观察事物是从现象去观察,但作为文化学者,根据历史的渊源,我很大胆地预测,至少在50年内,中国和日本之间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摩擦或者冲突。从历史分析,日本是屈服于强大国家的。我认为一个聪明的日本政治家一定会关注到,在二十一世纪引领世界向前发展的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实际上现在很多日本学者已经认识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至少在50年内,或者一个世纪以内,中日之间不会发生明显的军事冲突,经济领域可能会发生一些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中韩之间还在蜜月期,特别是韩国的朴槿惠女士,她最近发表了一个对中国很有震撼的演讲,她说她的从政理念是受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影响。《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大家冯友兰先生在美国读书时用英文创作的,是向非汉语言国家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一本经典著作。尽管如此,我认为韩国和中国之间还是会有摩擦,比如端午节,韩国已经开始申遗。实际上通过分析朝鲜半岛的历史就会发现,商朝末期商纣王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弟弟箕子为了躲避比干,带领一帮人逃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整整统治了一千多年,所以韩国的文化根源还是在中国。

主持人:在《文化战争》的第12章“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入侵”里,您谈到了一些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也表达了您对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关注与担忧。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下,我们如何引领城市的发展呢?

戴有山:城市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的城市化率以1%的速度在增长,一年大约有1300万人进入城市,相当于一个法国在进入城市。城市不仅仅是居住场所,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灵魂的安息地,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偏向于文化的功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老师曾经发表了关于城市文化的一篇著作,他说在200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规模迅速扩大,当时中国向全球进行了招标,很多西方所谓的设计家,带着他们的标书穿梭于中国的各座城市,导致了现在中国城市化现状,或千城一面,或奇形怪形……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一种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在下一步的中国城市文化发展中,一定会规避这样的文化陷井。

主持人:在《文化战争》的第13章里您谈到“文化战争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老百姓的抱怨反而越来越多,您能不能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戴有山:2013年的国家统计数据,中国GDP总量应该是9.28万亿,美国的GDP总量是16.16万亿,俄罗斯的GDP总量是2.1万亿。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远远把日本甩在后面,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物质生活变化的同时,我们会发现社会的抱怨越来越多,很多城市或者大学里,同学之间的交流、聚会成了一个抱怨大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我们的文化没有跟上,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我认为经济发展要在近一个阶段相对放缓或相对稳定一点,我们要快速地把文化发展上去。建国以来,我们提出了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但没有提出文化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时候,我们才把文化强国的理念作为国家战略提了出来。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当前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因为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文化如果兴隆了,不会导致国家的衰退,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经济发展而文化没有跟上,就相当于国还在家已经没了。所以,中国的文化发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得恰当其时,我也相信中国文化一定会为引领世界文化向前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主持人:您认为我们的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能不能结合中国五千年文化发展来谈一谈呢?

戴有山: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器物层次,器物层次是物质层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物质可以富强,可以贫穷。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层次,就是我们的规章、我们延续的一些习惯。第三个层次是理念层次,理念层次实际就是精神层次,是文化的最高层次。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或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是我们不能割裂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我觉得各位观众一定会有自信,因为我们生活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过程中最强盛的时期,新的文化复兴时期一定是中华的优秀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向前发展。

主持人:谢谢戴博士!我们知道《货币战争》这个系列目前出了五本书,很有可能会有后续作品,继《文化战争》以后,不知道您有没有进一步的写作计划呢?

戴有山:作为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所从事的工作一定有很厚重的逻辑关系。我在这本《文化战争》的后序里说了,我的《文化战争》是我从事学术或者从事中国研究的一个起点,紧紧围绕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复兴、引领世界文化,我会有一系列的作品。第二部作品已经和知识产权出版社签约,计划在2015年的7月出版,题目依然是《文化战争》,主要介绍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进行振兴的内容,同时也会出一些文学作品。

主持人:非常感谢戴博士,最后我想用英国著名的史学家、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预言结束我们今天的访谈,“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类会因为过渡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自己,道德沦丧、信仰缺乏、心灵空虚,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要拯救三大空前危机,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非常感谢大家,再见!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