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精武强能续写胜利辉煌

 时间:2015-02-16 15:00:00 |  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 字体:【 】| 阅读: 205

从南昌起义走来,我军一路披坚执锐、克难平险,数百次战役,数万次战斗,获得能征善战的美名,写下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辉煌篇章。所依凭者,千条万条,离不开官兵武艺高强。有本事,依然是新一代革命军人必备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本事,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

续写辉煌要有真本事

我军历来重视培养官兵的本事。从南昌起义后的“上堡整训”,到古田会议召开前的“新泉整训”;从反“围剿”时期在频繁的战斗中边战边学、边战边训,到抗日战争时期大练兵中涌现出大量“朱德射击手”、“贺龙投弹手”、“优秀刺杀手”;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群众性练兵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从1964年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比武活动,到改革开放后全军上下掀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从上世纪末广泛开展科技大练兵,到新世纪初广大官兵积极学信息化、钻信息化、干信息化,不断提升本领是我军的一个重要取胜之道,也是军队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

肖劲光大将在他82岁高龄时曾赋诗曰:“从来养兵为征战,卫土戍疆老少安。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今天,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使命任务。面对周边风险累积、变数增加的新局势,面对国家利益拓展延伸、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的新情况,面对各种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拿什么来制止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现实与潜在的威胁?拿什么来应对可能爆发的武装冲突和战争?拿什么来续写先辈们在战场上创造的辉煌?拿什么来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国家和民族安全安宁?惟有每个人都具备过硬的军事能力,才能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才能胜利履行我们的神圣使命。一句话,战场上得拿本事说话。

英雄总是时代的英雄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是曹植在《白马篇》中对一位少年英雄的描写,武艺精湛的少年英雄令人过目不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对一位将军的描述,这位将军真乃是射术高绝、威武雄壮。

我军也从来不缺武艺高强的英雄。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在大渡河畔用仅有的3发迫击炮弹,摧毁敌人3个火力点;八路军战士李二喜千米之外开炮击毙阿部规秀,让日寇的所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32天内用436发子弹毙敌214名,写下了一段旷世传奇、留下了一个骄人纪录……当然,创造了四渡赤水、夜袭阳明堡、苏中七战七捷、三所里阻击战等战绩的指挥员们,更是智勇双全、指挥若定的英雄。

英雄总是时代的英雄,时代呼唤英雄,时代成就英雄。打胜仗的本事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制地又是自然而然地推动着战争形态的改变,同时也对军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践行强军目标的过程中,一批新的“英雄范式”脱颖而出,如“铁甲精兵”贾元友,执著钻研新装备,潜心研练新训法,精通坦克通信、射击、驾驶3个专业,总结出10多种训法被推广;“矢志打赢模范连长”刘珪,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56种特种装备操作方法,获得8个专业证书,并带出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连队……他们理应是今天军队建设的主力,是未来战争的主角,是新时代的主要英雄。

积极消除“本领恐慌”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在他的倡导下,延安大规模地开展了两个运动:一个是大生产运动,一个是学习运动。生产运动“是为了搞饭吃,搞衣穿”,学习运动为全党全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领恐慌”年年有,一年更比一年多。人类快速走向信息社会,海量信息包围着每个人、每个军人,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甚至是爆炸状态,出现“本领恐慌”在所难免。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誉为新管理大师的美国学者彼得·圣吉警告说,如果我们不能以每年7%的速度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本领恐慌”必须有。这是责任感、使命感的反映,这是学习提高、增长本领的动力。世界在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知识在不断创造、不断更新,产生恐慌是必然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这两个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强化“本领恐慌”意识,对照差距补短板,瞄准强敌练硬功,勇于创新求突破,才能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锤炼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本领恐慌”必须消除。消除恐慌,意味着我们增强了打赢未来战争的自信,意味着我们经过努力增长了本领。“盼新装备盼红了眼,盼来了新装备傻了眼”,这是很多官兵在部队换装时的感受。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大批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广大官兵必须学装、知装、用装,大胆操作和使用装备,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还必须学习掌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掌握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的鲜明特征、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作战形式、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战斗力基本形态,树牢信息主导、科技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在实践中追求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做到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系统用得精、枪炮打得准。朱熹对读书有两个比喻,一个是“撑上水船”,必须一篙紧似一篙,不可或缓;一个是“鸡抱卵”,抱抱停停,热热冷冷,肯定孵不出小鸡。消除“本领恐慌”也是这个道理,学习一旦松懈,就很难进步;知识链一旦中断,就很难再续。说到底,消除“本领恐慌”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强学习力,只有学习力提高,本领才能提高,战斗力才能提高。

千锤百炼是长本事的不二法则

诸葛亮说:“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朱元璋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他们讲着同一个道理:军人要长本事、能打仗,除了训练,还是训练。我军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武器装备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将处于劣势。“剑”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剑法”要高于人,就要像练剑那样“练人”。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自觉按照有本事的要求,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扑到训练中,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练技术、练战术、练意志、练作风,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为了练出真本事,就要提高训练的实战化水平。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要坚持走按作战任务组织训练的路子,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设置训练内容,加强恶劣环境、复杂天候和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真正使训练内容与作战任务相一致,条件设置与战场环境相一致,训练标准与作战要求相一致,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实现“练”与“战”的统一。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

为了练出真本事,就要端正训风演风考风。打赢先打假、治训先治虚、求胜先求实。要着力培养求真务实的训练作风,做到真枪实弹、真训实练、真考实评,多搞不打招呼的抽考拉动,多搞无底案的随机导调,多搞检讨反思式总结,不怕演砸、出丑,不怕找茬、重来,坚决摒弃训为看、演为看的恶习,让训练真正严起来、实起来,让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平麻痹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无所遁形。惟其如此,官兵才能有本事,部队才能打得赢。

(执笔:刘正斌)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