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美印:共同愿景不同路径

 时间:2015-03-24 10:27:00 |  普瑞姆·特里维迪 张丽译 | 字体:【 】| 阅读: 150

近年来,美印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多方热议的话题。由于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和趋同的战略愿景,两国都视对方为“天然盟友”。在过去的15年间,双边关系稳中有进。然而长期困扰美印深化合作的挑战依然存在:双方都希望取得满意的外交成果,但是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无法达成一致。

为了充分挖掘战略伙伴关系潜力,美印两国都须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彼此格格不入的处事哲学,并在新的领域提高认同度,增强凝聚力。莫迪执政印度半年以来,释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信号,但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和印度哲学思维的差异不会在短期内消除。

从一万英尺的高空俯瞰,美印两国的首都是如此地相像。这种相似不是体现在景致上,而是渗透在观念中。第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国家和最大的民主国家都发自肺腑地热爱共和体制,并深信国家的繁荣依赖于对外开放和文化融合的政策。第二,美印两国都致力于打击“伊斯兰”恐怖分子,希望看到这些极端组织在军事上被削弱,在意识形态上被击垮。第三,两国政府都很看重建立在开放市场和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全球经济。第四,双方都主张通过多边外交途径解决全球问题。另外,美印都将对方视为牵制中国崛起的重要安全战略伙伴。

和多数国家一样,印度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国内各种传统哲学的汇集。国际关系学者康迪·巴吉派依将之划分为三大思想流派:尼赫鲁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莫迪当选总理后,现实主义(强调硬实力)和新自由主义(强调经济增长及相互依存)影响力在增强,相比而言,尼赫鲁主义在印度则显得有些衰落。

不同于国大党,印度人民党(BJP)一贯的姿态是,重视经济增长并推行强硬的国家安全政策。莫迪政府乐于看到印度军事力量的加强,包括在处理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争端中。为了制衡中国的崛起,并限制中国对印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印度将与包括日本、尼泊尔、不丹和越南在内的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安全关系,莫迪的战略意图是不言而喻的。印度意欲挑战中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美国对此应该深感鼓舞。

然而,众所周知,新德里和华盛顿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印度长期以来秉持的三个外交原则使得美印关系趋于紧张。第一,印度是不折不扣的反干涉主义者(南亚次大陆除外);第二,印度对多边体制不信任,视之为协调西方大国利益的工具;第三,印度一直非常警惕对任何国家形成战略依赖。这些“戒律”使得印度与美国在核心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读者可以通过以下外交事例的解读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中东合作的困难

美印处理外交事务的不同思路在中东地区显现无遗。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在中东推进民主的进程明显加快,但印度从未亦步亦趋。因为在印度看来,只有征得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同意,才能实施干涉主义原则。现代印度继承了反帝反殖斗争时期的革命传统,对民主国家在自身疆域之外改变他国政治现实的做法不予认同。

尽管意识形态相距甚远,印度仍在中东地区有较大的能源利益。对于美国公开宣称反对独裁统治、积极支持反恐行动,新德里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实行民主制度的印度似乎已成为阿萨德独裁政权的支持者,叙利亚驻印度大使对此表示赞赏。

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问题上,美印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盟。印度担心伊斯兰国在南亚的渗透,一直宣称要进行反恐合作,但是并没有加入美国等六十多个国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联合行动。新德里不愿意在中东显示军事力量,一是忌惮由此而引发恐怖分子报复的可能性,二是顾忌深度介入产生的不确定后果。

伊朗核问题给印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奥巴马政府坚持不懈地推进与德黑兰的谈判,期望通过逐步改善双边关系,使美国在伊核谈判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近年来,印度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表决中一直与美国保持同步。为确保国内石油进口,印度长期以来和伊朗保持了友好关系,因此,在是否加入西方国家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印度的态度非常审慎。美国和伊朗在更广泛领域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美国人的乐观情绪。印度可以抓住美伊利益联盟的契机大展身手,不要仅限于一个官方调停者的身份,而应积极召集三方进行深层对话。如果能掌握这个主动权,印度不仅能提升对美国和伊朗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展现其作为一个全球领导者独特的品牌形象。

全球经济与环境的挑战

就构建多边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性挑战而言,美国和印度往往会表现出短期优先考虑事物次序的不同和处事哲学的差异。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排斥多边方案,认为这是服务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机制。因此,印度和美国在世贸组织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生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似乎就是要故意妨碍议案的通过。奥巴马总统就任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倡导各国积极应对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但是华盛顿也清楚地意识到,在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后,印度不愿意自己的工业化过程受到太多的约束。上个月印度政府对气候问题的熟视无睹更是让外界大跌眼镜,先是莫迪缺席全球气候变化峰会,紧接着环境部长普拉卡什·加瓦丹卡竟洋洋得意地宣称印度的碳排放将会继续增加。

在气候问题上,印度强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费用。而且印度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而不是节能减排。通过采用一种不同的语调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姿态来应对,从表面看,印度并不会蒙受任何损失。然而,气候变化对南亚次大陆的影响极大,印度对该问题的蔑视似乎背离了其国家核心利益。

不对称的义务

美印之间在操作层面的分歧不断,加之印度对被纳入美国战略轨道一直心存芥蒂,使得美国有时会认为印度在双边关系上投入较少。这种不平衡感根源于结构性的现实。经历13年的反恐战争后,美国进入战略疲惫期,急于寻求战略伙伴共担全球安全与经济责任。印度则在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大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与中国在很多方面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上述国家都纷纷向莫迪政府伸出了经济合作的橄榄枝,因此,新德里对其不结盟外交政策自信满满,在目前的形势下,无需向任何国家进行外交倾斜。

印度无意于充当小伙伴的角色,美国对此表示赞赏。但是美国感觉挫败的是,印度也不愿加入地缘政治战略合作。美国对印度的许多核心关切鼎力支持,比如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印民用核协议等,但是美国感觉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对此印度已经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美国在没有落实所得权益承诺之前是不会承担全球责任的,而美国的观察家也发现印度并非不想成为全球领导者。印度或许会回应说,其消极行为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这种实用主义外交即便乔治·华盛顿本人也不会反对的。

因此,莫迪近期对美国的访问并非出于地缘政治关系的考虑,而是更倾向于建立经济纽带,实属意料之中。由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在新德里渐占上风,美印同盟仅限于适度扩大在安全合作和情报分享等非经济领域的合作范围。华盛顿似乎也在放缓美印同盟的战略构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欲速则不达。随着印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以及美国对多极国际格局的调整适应,美印之间聚合的区域会随之而增大。

目前,在伊朗核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面临提升美印伙伴关系的重大战略机遇:印度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重大的收益;印度还可以进一步证实美印伙伴关系有利于应对突发的全球挑战;阔步向前的莫迪政府或许能创造机会将美印宏大的共同价值观付诸相应的联合行动,我们将拭目以待。

(该文发表于2014年10月30日的《外交政策》杂志,作者普瑞姆·特里维迪目前担任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曾受富布赖特项目资助赴印度访学)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