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瞩目,不仅在经济上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提高以后,其他诸如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国际影响力这些软实力也要跟上去。“东方醒狮”要发声,新形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道路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意识形态话语维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说自己的话和走自己的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支撑保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消解西方意识形态强势话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的是中国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每个国家发展到一段时期都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核心价值观,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每个国家最无顾忌的也就是坚决捍卫自己国家价值观,新西兰在2011年发表的《国家安全体系报告》中,将“捍卫价值观”列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为捍卫价值观中“生态可持续性”,新西兰禁止装载核武器的船只或军舰进入新西兰水域,惹怒美国也在所不惜,新西兰并没有屈服。这就是用价值观引领并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典范。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作为重大的系统工程来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消解西方意识形态强势话语,在各种社会思潮泛起的背后有与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的企图,西方当代强势话语业已构成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意识形态安全无疑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西方当代强势话语已构成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防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形势下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家们”(在这里所使用的“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家们”概念,就是指当代西方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而又极力鼓吹“非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家们。)打出所谓 “非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等来淡化意识形态为目的。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状态下倡导所谓“淡化意识形态”理论能成为可能吗?西方学者的“非化”和“终结论”理论不管怎样评说或解释,我们都可从“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家们”那里看到它们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指向性。“非化”和“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理论先声。质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
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曾预料到那个不流血的,被后人称之为“冷战”的时代即将到来。“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极复杂的任务:在流血的战线上获胜之后,还要在不流血的战线上获得胜利。这场战争更加困难。这条战线是最艰巨的战线。我们向全体觉悟工人公开说明这一点。我们打赢了火线上的那场战争之后,还要打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苏东剧变做了最好的证明,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仍有重要启示。
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丝毫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消停,格鲁吉亚、吉尔吉斯坦、乌克兰、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都是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现在看来苏东剧变、中东动荡似乎都与美国脱不了干系。诸多事实一再证明必将继续证明“颜色革命”带来的实际后果是:国家分裂、政局混乱、经济滑坡、民不聊生。“颜色革命”不仅摧毁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基础,还在于瓦解或消解了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现在看来美国是一个失去对手颇有失落感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又高调宣示加快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步伐,矛头直指中国已无忌讳:不断挑唆周边国家折腾、消耗、牵制中国,试图对中国也来个“颜色革命”。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只有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透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状况,才能更清晰地把握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处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为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对国家安全观纲领性的阐述,为今后国家安全顶层战略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从根本上为“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图景。所谓总体安全观,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人民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该体系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等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之路。
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再片面强调某个个别领域,而是从整体思维角度,提出了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之链,不是片面强调单一的某个的作用,任何一个方面都维系不了总体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是逻辑之链,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构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链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针对西方意识形态多方面的渗透,必须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措施。我们常讲的意识形态安全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应该实实在在如何去做的问题,为之计深远,吾以为除了要挣得意识形态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安全链。从攻守转换角度来看,构筑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链并不等于说是一味防守,防是必须的,防不失为最好的进,防是攻守转换的一个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
第一,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学习之链
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指南。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学习之链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意识形态理论,掌握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有关论述,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去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大优势与特点就是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带了好头。党员、党的各级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那就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首先应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基本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增强基本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各级领导干部应特别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得更加深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是有困难的,主要是要靠自己学习,因此要突出重点,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性篇目,精选精学,学以致用。
第二,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宣传之链
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除了要加紧自身的理论学习,还要自觉意识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就有弱化的可能。基于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用三个“事关”,言简意赅却道出了意识形态安全的忧患意识,指明了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全面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好坏提升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同样用“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只有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挑战,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变,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不能变。实现“两个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有了这“三点”方能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第三,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之链
当前情况下,当务之急还要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意识,全体党员、干部及当代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的承担者。他们是社会公民但不是一般公民,一般公民首先要有合法性思想认识和行为,法不禁止皆可为之,这是对公民的最低要求。作为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的承担者,必须还有更高要求,面对执政考验,除了具备一般公民所具备的的合法性思想以外,还要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生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借助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如此严重,皆因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自我教育,没有一如既往地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就突出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既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当前我们党面临“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凸显。如何经受考验、如何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体党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及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清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
第四,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批判之链
构筑意识形态安全批判之链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面对着新形势下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及政治上的围攻、侵蚀和渗透,我们不能作任何退让,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打好“冷战”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
第一要“意识”意识形态,即对意识形态再认识,消除意识形态歧义性,特别是走出意识形态纷争的误区。梳理意识形态若干概念:如意识形态虚幻性和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弱化强化泛化非化、意识形态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和兼容性、意识形态批判和建设等。第二要反思意识形态——对“冷战”后意识形态话语嬗变作出积极应对,如20世纪50年代法国学者加缪提出“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自我毁灭”、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20世纪80年代末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20世纪90年代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否定国家干预,反对公有维护私有等。这些 “全球话语”和“普世价值”看来都是以 “淡化”和“弱化”意识形态为主旨,实则是意识形态的张扬。表面上主张全球“人类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实质上则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利益夸大为全人类的利益,把适应于本国的“特殊性”夸大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普遍适应的“全球性”。“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就是把意识形态号召力与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不能不说是“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家们”的理论“新贡献”,既是苏东剧变后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打击的继续,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理论先声。“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论作为指向性极强的意识形态是非科学的,又常以假象的面目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在宣扬一切意识形态的没落,并持批判态度,然其真正意向则在于要求我们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丧失意识形态功能而告终结,直接危及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
以上诸观点,表述虽不一,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反映,意识形态既没有走向毁灭,也没有终结,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只不过“说词”较为隐晦罢了。综观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嬗变带来的是对意识形态话语适应的困惑,我们亦面临着如何重建适应时代变化的话语权。新形势下意识形态话语虽有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对各种“淡化意识形态”的理论的批判是必须的。
第五,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之链
作为责任大国的中国争取更多国内国际话语权,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有话语权就有了参与权和决定权。当新的历史时代和世界秩序正在来临之际,中国必须向世人释放一个信号: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和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有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形象意识与参与意识,扩大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对外共促世界和平,即“和谐世界”。“和谐中国”是确立社会发展的和谐运行的机制,“和谐世界”是要树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形象,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双和理论”既是对西方国家一直针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话语的积极回应,也是当今中国时代话语的展示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双和理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彰显了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形象。“双和模式”作为责任大国的中国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系统工程,会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重要环节。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构建和谐中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国际战略的需要。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当然要警惕“和谐世界”中的不和谐因素,消解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学者根据“后起的大国必将损害现有大国既得利益”的某种国际关系理论,散布莫须有的“中国威胁论”。世界之乱,对别国构成威胁国家恰恰是那个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为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本性使然它绝不会放弃放缓,还是要继续推行对外扩张的国家政策。最近故伎重演,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无不体现着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扩张事实。
话语的表述与话语权的提升需要平台,没有平台提供不了说话的权利。中国成功举办去年年底北京APEC会议,接下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出席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会议众望所归,阻止了日本举办2016年峰会,同时确认峰会在中国举行。这与13年之前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会议话语表述明显不同,如果说上海会议虽然争得了话语的平台但还显得底气不足的话,而今中国在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随着经济迅猛增长不断提升,日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从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到宣布为重振“丝绸之路”设立新的专项基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中国已从13年前上海APEC议题的参与者,变成去年北京APEC议题的制定者,从舞台之侧的伴舞,逐渐成为舞台中心的领舞者之一。中国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日渐形成。近日美国竭力向盟国施压,阻止加入由中国倡导并筹建的亚投行,令“山姆大叔”伤透脑筋的是,不仅阻止无效还适得其反,英国反倒是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亚洲地区以外的国家,之后接踵而至的欧洲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也同意加入亚投行。其它更多国家也会有相继加入可能。新世界的轮廓正在形成,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占据着支配地位的那个单极世界的构想已经开始黯然失色,世界重心东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当今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正日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新世界的轮廓正在形成。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占据着支配地位的那个单极世界的构想已经开始黯然失色,因为中国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日渐形成,中国和平崛起已经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这条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最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三、结语
“西方意识形态家们”主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弱化,因此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对“西方意识形态家们”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颠覆、解构、消解,使弱势国家走出西方强势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阴霾,积极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就是我们今天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所在。
意识形态话语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道路走向,借用经济新常态说法,新常态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是一个整体之链,不是单一的。新常态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整体之链的构建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本着意识形态安全之链的内在逻辑——这一适合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体系:一方面要说自己的话,要能说自己的话,要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走自己的路,要能走自己的路,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者通过说自己的话,通过话语维系话语权,从而维系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后者通过走自己的路,通过制度建设维护(国家强大和安全)维护着意识形态安全,并决定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话语的正确表述。
中国正以新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中国正以自己的话语体系影响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像“高庐雄鸡”那样,昂首挺胸,引吭高歌,呼唤新世纪之朝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链”[11YJA710068]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当代意识形态嬗变及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2013HGXJ025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