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于3月26-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此次论坛盛况空前、魅力四射、精彩纷呈,不仅凸显论坛本身越来越火、越办越旺,更折射出在当今世界与亚洲秩序“新陈代谢”之际,中国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塑造与引领作用。
背景深刻,三大亮点
此次论坛是在国际及亚洲形势错综复杂、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举行的,当前亚洲既充满希望,亦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在经济上,亚洲经济总体向好,亦为世界经济的希望所在,中国与印度作为两大“引擎”竞相发展;二是在政治上,各国无不经历改革与变革,转型压力有增无减;三是在文化上,亚洲传统与现代共处,多元价值与多彩文化并存;四是在安全上,多个地区热点、难点令人担忧,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起伏,一些地区新、老恐怖主义泛滥成灾,和平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备受掣肘。其中,2011年全面爆发的西亚与中东大变局演变成大乱局,至今动荡不已、折腾不止,也门战乱便是最新佐证。南亚恐怖主义肆虐与域外大国插手交织。东亚海洋争端凸显,其背后则是美国持续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通过利用矛盾、强化美日等同盟,以围堵中国、维持所谓“主导”。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既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又具有进步性与前瞻性,给世人以希望,给各国以方向。
论坛“亮点”主要有三:
一是围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激烈博弈。正值申请亚投行意向创始会员国的截止日期(3月31日)临近,有关各方复杂互动,既有争先恐后申请加入的“明争”,也有美国、日本等极个别国家作梗阻挠的“暗斗”。迄今正式批准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30个之多,另有韩国、俄罗斯等最新申请国,这场博弈不仅凸显中国筹建亚投行的深得人心、得道多助、一呼百应及其“挡不住的诱惑”,也暴露出美国等一味干扰搅局的自私本性与狭隘心态,其结果是美国的固步自封、失道寡助、众叛亲离和自我孤立。
二是各方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路线图寄予厚望。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正值3月28日论坛开幕式,中国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共八千多字,包括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八个部分。
三是习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深刻阐述中国的“亚洲观”、亚洲政策与治国理政方略。
演讲四大精髓,阐释四大支柱
习主席于3月28日在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审时度势、高屋建瓴、自信从容,精髓有四:
首先,抚今追昔,高度总结与准确概括战后70年世界及亚洲巨变,充分展现当代中国领袖的历史纵深感、时代使命感与正义感。
2015年堪称国际关系“大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习主席强调应通过纪念历史来铭记历史并鉴往知来,他道出了70年来的四个巨变:
其一,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其二,亚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地区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亚洲国家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冷战后推进区域合作,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其三,亚洲各国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成效卓著,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亚洲已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其四,积极互动成为亚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主流,彼此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也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依然艰巨。
其次,指明“亚洲命运共同体”大方向,提出构建“共同体大厦”的四大支柱。
习主席强调各国应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包括四大支柱:
政治支柱即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大国应有大国担当、大国责任,而非大国特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经济支柱即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如美联储加息、日本宽松货币政策等,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争取在2015年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探讨搭建亚洲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亚投行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互补共进、协调发展。中方倡议加快制定“东亚和亚洲互联互通规划”,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
安全支柱即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文化支柱即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
再次,系统宣介中国内外发展新蓝图。
其一,内外兼修,对内推进“四个全面”,对外坚持“三个发展”。中国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与此同时,中国将坚持致力于“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亚太合作发展”。
其二,耐心细致解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即“三个转向”: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强调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
其三,充分展示中国发展新机遇。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其四,郑重宣誓中国和平外交。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任何国家试图通过武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最终都要失败。中国将毫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秉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最后,积极增信释疑,为“一带一路”主动正名、顺势推广。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都是开放的,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前景广阔。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前各方围绕加入亚投行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复杂博弈,折射出亚洲秩序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深刻变革。展望未来,尽管亚投行筹建运营与“一带一路”建设难以一帆风顺,难免好事多磨,但正如习主席博鳌演讲所揭示的,中国对亚洲新秩序的塑造与引领作用将越来越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