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决策“落地生根”是指各项决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它最能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品德意志、党性原则,最能体现领导干部是真干还是假干。因此,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必须勇于担当,狠抓落实,让美丽的梦想早日照进现实生活。
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铲除影响决策落实不良因素。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锤炼,“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但是,“四风”产生的土壤还没有从根上铲除,影响决策“落地生根”因素还存在。一是“慢作为”型。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影响决策“落地生根”。二是“庸作为”型。贯彻落实决策过程中怕出错被摘“帽子”、丢“位子”,坐等观望求稳怕乱。三是“懒作为”型。不注意调查研究,不注意学习政策和文件,不掌握上级精神,不了解下级实情,对各项决策久拖不决。四是“乱作为”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步调不一致,影响决策落实。要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就要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
提高思想和行动的自觉。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就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的落实,使之贯彻到实践中,贯彻到基层,贯彻到群众中,成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自觉行动,确保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狠抓落实是确保一项决策推进工作和完成任务的根本保障。抓不好落实,工作安排部署得再怎么细致,各项决策再美好,也没有任何意义。要充分认识决策“落地生根”的重要内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精神。落实就是执行。凡是中央和自治区部署的工作、作出的决策,都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都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落实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
实干为先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各级党员、干部都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同心协力干、身先士卒干、不畏艰辛干、不计名利干、真心实意干,真抓实干、扎实苦干、科学巧干去落实各项决策。只有这样,决策制定的初衷才能有效实现,迷人的前景才能变成真切的现实,诱人的目标才能化作沉甸甸的果实,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
(作者单位:南宁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