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钥匙”在工作方法上环环相扣,有机统一,是思想性和方法论的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笔者根据去年参加喀什地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督导工作实践,认为在基层用好“五把钥匙”,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摧毁“三股势力”的有力武器。
坚持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解决
“去极端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关键的就是要到人、管用、有效。
在开展大宣讲活动时,要强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惠民政策、“一反两讲”和现代文化教育,理直气壮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无神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和师生渗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中,要深入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罪恶本质,全力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用好反面典型,把“三股势力”的暴行公之于众,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就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道理;实施反“洗脑”工程,对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的人员,明确目标、分类管理、因人施教,实现问题人员由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控制→思想排毒→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转变。
宣讲材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岳普湖县去年组建了一支由11名维吾尔族妇女干部参加的宣讲团,结合喀什地区和岳普湖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极端思想和法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群众愿意听、听得进也乐于接受的题材入手,精心准备宣讲稿,她们以中国公民、妻子、母亲的身份进行宣讲,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她们宣讲中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情节、真实的事例深深地打动和教育了听讲的广大群众。一位退休的老村支部书记听完宣讲后主动提出:我也要发动村里的“四老人员”组成宣讲队,为去极端化和维护稳定作一份贡献。还有相当一部分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听完宣讲后,主动提出以实际行动远离宗教极端、溶入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解决
宗教极端势力刻意宣扬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读报纸;干预麦西热甫等歌舞表演及体育活动,妄图把广大信教群众拖入黑暗的无知的世界。“三股势力”越是想用宗教极端思想裹胁群众,我们越是要针锋相对,我们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
去年11月份,笔者到莎车县一个村与农民代表座谈时,他们讲到,工作组住村后为他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我们享受到了现代文化生活,但此前,由于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我们村已经有11年没有开展过麦西热甫等文体活动了。要抵御和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必须坚持建、管、用并重,抓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基层文体活动,使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抵御和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要认真研究基层群众的心理需求和欣赏习惯,积极引入内地成功的流行文化形式,吸引群众和青年广泛参与,让青年走到舞台中央,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潜移默化地接受现代文化,掌握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加速“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喀什地区在发展新疆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突出,是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力作最富集的地区,如《福乐智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等等,这些不朽的文艺经典,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文艺经典。
坚持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对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彼此尊重对方风俗习惯,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1988年在全疆第一个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泽普县,从上世界50年代起,持续不断地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全县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当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很多时候,每个民族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所以,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地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的风俗习惯,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然而,宗教极端势力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宣扬“唱歌、跳舞是不清真的行为”“哭泣是对安拉的不满,戴孝是异教徒的行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年轻人留大胡子、妇女穿蒙面罩袍是民族风俗习惯,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不留大胡子、不蒙面、不穿蒙面罩袍服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这些歪理邪说完全歪曲了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必须正本清源,予以厘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警惕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习俗和宗教的幌子,行分裂国家之实。鉴于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尊重并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理性对待民族风俗习惯,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使之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和谐音符。
坚持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做好工作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已久,照理说大家对伊斯兰的基本要义和穆斯林的生活方式都不该陌生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部分信教群众为什么会被极端思想打动,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教群众没有基本的宗教常识。对此,要通过开办宗教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宣传和发扬伊斯兰教的中道、爱国、和平和善行等优良传统,使群众从思想上形成抵御和远离宗教极端的能力。喀什地区在部分县市乡村组织开展的,由成年群众自愿参加的法治和宗教知识讲座试点效果很好,应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另外,如果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不了解宗教,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宗教,就容易陷入宗教极端的阴谋。所以,研究宗教、认识宗教、尊重宗教和引导宗教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着眼宗教的特殊复杂性,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管理和处理宗教问题过程中不能伤害信教群众的情感,应尽量避免发生与群众对立的局面,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对能够通过寺管会、宗教人士能够解决的宗教领域一般性事务,不要动用政法力量和行政手段,避免引发信教群众反感,激化矛盾。
促进宗教和谐,做好宗教人士的培训很重要。目前,南疆地区大部分宗教人士的文化素质、宗教学识,不能适应当前宗教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宗教学识、讲经解经能力迫在眉睫。培训要把严禁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等法治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坚持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解决
任何法治国家、任何有良知的人绝不会姑息纵容暴恐行径。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坚持“一反两讲”,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尊严,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范式。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要未雨绸缪,先发制敌,早发现、早制止、早打击。由于暴力恐怖活动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挫败难度很大,因此除了利用法治武器,还应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使暴恐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