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以四大工程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下)

 时间:2015-04-03 09:26:00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课题组 | 字体:【 】| 阅读: 130

(三)学科建设工程

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加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新体系。

应以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与“科际整合”概念重点建设海洋史学,进而促进海洋政治学、海洋经济学、海洋社会学、海洋法学、海洋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完善与发展。海洋史学研究主要有海洋发展史与海洋文化史两个领域。

海洋发展史包括如下方面:(1)海岸带开发史,包括濒海地区人口迁移与变动,人类对地理、港湾、洋流、潮汐、丰候的认识和利用,荡地的农业与非农业开发,港口、城市、聚落的兴衰,等等;(2)岛屿带开发史,包括岛屿的发现与利用,农业与非农业开发,等等;(3)海洋国土开发史,包括海洋捕捞,海盐制作,海洋交通,海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气象的认识与利用,等等;(4)海洋贸易史,包括近海贸易与远洋贸易,海上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相关国、地区贸易活动形成的“海洋贸易圈”,海洋贸易管理制度,海关,等等;(5)海洋军事史,包括海洋战略与海上战争、海防制度与海防设施、海防技术,等等;(6)海洋社会史,包括沿海地区血缘、地缘、业缘、神缘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渔村社会,海商组织,海盗组织,沿海、海岛因外向型经济发展出现的城市化,因外国侨民的聚居形成的外侨社区,等等;⑺海洋科技史,包括海洋经济活动的工具、生产方法,航海术与造船技术,海洋灾害的预防,海上与海底资源开发技术,等等。

海洋文化史研究则侧重于人类在海洋活动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活动等精神领域:(1)海洋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人类海洋活动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人们从最初的渔猎中发现海洋的经济价值,在海上航行中认识到海洋的交通运输价值,到现在已经不断认识到海洋具有陆地不可取代的空间价值、资源价值、政治价值、国家安全价值、消费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价值,等等;(2)海洋思维方式。海洋是陆地之外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的人群以海洋为依托,他们总是从海洋而不是从陆地的视角看世界,其开放性、流动性、冒险性、创造力,都不是一般陆地的人们所能比拟。从传统的海洋时代到大航海时代,人类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社会经济变革,海洋思维展示了海洋般强大的力量;(3)海洋品格。海洋人群不管是船居、陆居或水陆两栖,向海而生、以海为田,生存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赋予海上人群与陆地居民大不一样的生存本能、处事方式、自由意志和冒险精神。海洋文化史研究还包涵海洋信仰,民众习俗,海洋文化交流史,海洋文化遗产等等内容。

建立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是因应我国国家海洋战略而出现的新兴科学领域。我国在未来发展中能否从战略高度成为无可置疑的海洋强国,国民能否成为具备海洋意识的大国公民,以及国际间建构起公平原则的海洋秩序,先进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是不可或缺的。

(四)文化产业工程

应深入发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为沿海地区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增添可资开发、永续利用的文化资源。

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可以极大提升文化的认知度和附加值。“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辐射区域广阔,有必要探索、制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经济合作规划,带动交通、餐饮、商贸、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共享人文资源合作带来的共赢效益,使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主体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成为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使“南海Ⅰ号”、“南澳Ⅰ号”、南海神庙等等海洋文化遗产在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成为见证人类海洋文明、沟通历史、现实与未来、造福人间、永续利用的人间美景。

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内容,瞄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市场,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如精心设计和规划“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带动旅游、宣传、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