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合,国家之间也许历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互利共赢却是最大的公约数——
亚投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金立群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这是希腊著名作家斯托贝的名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什么是朋友?什么是财富?在亚投行“朋友圈”迅速扩大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意蕴深长的涵义。
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覆盖五大洲,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显示了超地域性和广泛代表性。中国给世界搭建起“互利共赢”平台的同时,各国和地区也纷纷向中国投下“满怀期许”的信心票。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是为所有意向成员国服务的机构。对于中国在筹建亚投行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各国均表示认可。秘书处在筹建过程中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广纳人才的做法,也得到了各国的认同。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同时倡议建立亚投行,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方对此寄予厚望。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亚投行的“朋友圈”不仅将众多国家和地区凝聚在一起,其散发的众筹之力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
亚投行之所以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顺应了当今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抓住了顺时应势的“利益”纽带。
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而基础设施正是撬动发展的“金钥匙”。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电,都白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亚洲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需求的情况下,亚投行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选择。亚洲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我们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
作为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中方倡导建立的亚投行,将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促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多赢;同时,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也必将打造区域互联互通新格局,有望带动亚洲实现新一次经济腾飞。
事能利人皆德业,言堪维世即文章。“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前不久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许下庄严承诺。亚投行是中国倡议发起的银行,但不是一家“中国的银行”,而是一个“世界的银行”,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银行。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将为亚投行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然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
今后,随着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中国将会逐步减少自己的股份,即便在初期,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中国也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靠投票权决定。
亚投行已经创造了历史,对此,世界应无疑义。同时,不应忘记,亚投行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产物,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其实质是对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的“增量”改革。亚投行是由所有成员国通力合作共创的多边金融机构,将会广泛代表各个成员国的利益,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打造出一个具有21世纪先进治理理念的新型国际多边机构。
亚投行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伟大实验。令人欣慰的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都对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回应,亚洲大陆茫茫大地一望无际,太平洋、印度洋浩浩荡荡,完全容得下所有这些机构,相信绝不会发生互相“踩踏”的事件。
吹尽黄沙始到金。亚投行建设不会在意一时的荣光,将与地区经济繁荣和全球金融稳定相联结。展望亚投行的发展远景,它将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包括为“一带一路”沿线亚投行成员国的相关基建项目提供融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与此同时,作为一家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重视亚洲地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利益,中国欢迎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一起合作,共享亚洲地区发展的丰厚收获。
对腐败零容忍是亚投行的另一个宣示。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干、廉洁、绿色。亚投行将是高度精简的机构,专业人员全球公开招聘,坚决杜绝机构臃肿;将建立防腐机制,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态度;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注意促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孕育之初,亚投行就被赋予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内涵。如今,在全世界热切目光的注视下,这列承载着梦想与未来的列车已经整装待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亚投行将永远秉持着公开、透明、包容的理念前行。
(作者系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
分享中国机遇 共襄发展梦想
——经济专家眼中的亚投行
黄旭 本报记者 张天南
对话嘉宾: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亚投行,这个由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把亚洲各国乃至世界更紧密凝聚在一起、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倡导的新型多边金融合作模式得到世界认可——
为何能够广获“信任票”?
记 者: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投行不仅得到了来自亚洲区域内的积极响应,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众多支持。作为国际发展领域的新成员,亚投行的“朋友圈”何以越扩越大?
丁一凡: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代表的是一种历史趋势,这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补充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性举动,是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有益补充,对全球和亚洲各国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
上世纪末,国际舆论就意识到亚洲在世界版图中的重要性在大幅上升。作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亚洲发展总体较快,但也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还不发达,融资需求巨大。亚投行的设立无疑将大大增强亚洲基础设施全方位互联互通的融资能力,进而显著增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再从设立初衷和定位上看,亚投行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未来肯定会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正是秉承着这种有钱不任性、有事好商量、规则大家定、利益共分享的正确义利观,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魏 民: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成立亚投行非常必要,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是多赢选择。对于这一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就这一地区整体而言,可以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则能够扩大投资品需求,拉动经济复苏;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不惟如此,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洲地区第一大经济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作为地区大国,中国愿意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履行大国责任,为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对话嘉宾:魏 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是否会“一股独大”?
记 者:根据去年10月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亚投行中持有最大股份。
魏 民: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由成员国分期缴纳,未来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资扩股。具体资本金规模和各方出资比例将由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磋商后最终确定。此前中国已对外表示可出资到50%,但中国认缴比较多的股份并不是刻意寻求“一股独大”,未来随着亚投行成员的增多,中国的占股比例会相应下降。
我了解到,亚投行成立后,将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开辟通往欧洲的新贸易路线,项目将包括一条连通北京和巴格达的铁路线。此外,中国还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更多的投入是积极参与区域、国际事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重要表现。
丁一凡:亚投行的股权分配将以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的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相比较于在亚洲开发银行中亚洲国家占60%、域外国家占40%的股权结构,亚洲国家在亚投行将享有更大的发言权。中国作为主要出资国,理应在亚投行的治理构架中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已再三声明不会谋求绝对控制权,但外界仍有媒体表达了此类担心。随着欧洲国家的涌入,又有些媒体开始担心亚投行是否会“失控”?其实是多虑了。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是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机构,既没有用人民币作基础,也无意去代替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只想为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做些补充,更好地满足亚洲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融资需求。
英法德意等国的加入有利于亚投行的发展。这些国家经验丰富,可以为亚投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章程制定、不良资产处理带来可借鉴的做法。它们的加入也会提高亚投行的信用评级,在未来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与现有机构是什么关系?
记 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亚投行这个新生机构的优势之一。有些媒体宣扬亚投行会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形成挑战,实际情况却是,自去年起,亚投行通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的交流,迅速吸取经验。
丁一凡:我注意到有媒体报道,亚投行的总部将坐落于北京的金融街。而相距不远,长安街另一端,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所在地。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在市场、投资、出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将为亚洲和世界发展注入更大动力、更多活力。作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朋友圈”越扩越大、同行者越来越多,从“一带一路”应者云集到亚投行的多元参与,各国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倡议投下沉甸甸的赞成票。
与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相似,亚投行宗旨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从功能上讲,它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致力于地区互联互通建设,是对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积极补充。世界银行等机构已表示希望与亚投行在投资项目上加强合作,此外,亚投行的出现还会促进国际社会在发展援助上的竞争,倒逼原有的国际发展机构提高效率,从而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贡献。
魏 民:亚投行侧重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而现有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则强调以减贫为主要宗旨。鉴于今后一个时期,亚洲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佳时期,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本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需要的多边金融机构,势在必行。在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由于定位和重点业务不同,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中国将推动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说的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亚投行将同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一道,为推进亚太经济融合和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的又一个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