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作风建设新常态的理论思考

 时间:2015-04-17 09:38:00 |  范光华 | 字体:【 】| 阅读: 1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正从根本上改变着党和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又是一个新常态的构建。

理论建设面临的新常态

纵观党的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党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不同的中心任务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其运行规律始终是围绕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的。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我们既重视理论的学习、指导和创新,又紧扣实践的需求、发展和检验。然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相对和动态的,有一个不断磨合、深化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各种新老问题的凸显与叠加,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再次自我觉醒和实践创新,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一系列重大举措部署上。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更是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面对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振聋发聩的告诫不绝于耳,各种形式的整党活动从未间断。我们不否认任何事情都有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包括问题的存在也是如此,没有充分暴露不会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反省,解决问题的手段本身就在问题之中。反思作风方面诸多问题的由来,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烈,乃至塌陷式、链条式以及家族团伙腐败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想剖析和经验总结,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维度厘清症结之所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机统一。

理论指导要与时俱进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方式的换挡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艰巨繁重的任务聚焦于党的自身建设上,所有社会问题的焦点、难点和重点叠加在党风的建设上。一系列新常态需要用新的理论加以概括与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确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全面部署解决突出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把党的政治优势、国家的法治规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起来。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响应和参与认同有机统一起来,并客观判断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一步一个脚印,先治标后治本,先重点后全面。这种务实而又扎实的态度,正本清源地恢复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又及时提出“在路上”“进行时”“零容忍”“全覆盖”,客观而又警醒地作出“反腐倡廉斗争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论断,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专题教育把作风建设继续引向深入。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问题导向”的实践性原则提要求、作论断,始终贴近实践的发展与深入,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再现和创造性运用。

理论的创新要有深厚根基

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建立在历史与时代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决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了全党智慧,在理论创新上构筑了四块坚实的基石,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根基、广博的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总结,集科学性、传承性、包容性和鲜明性于一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理论内涵;在实践创新上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牢牢把握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具有理论自信力和思想说服力。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提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理论的提出要以“问题”为出发点

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能以理论和经验为出发点,更不只是为说“正确的话”,而是为了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的创新推动着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又指导着实践的创新,事物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发展。但是,实践的发展变化总是先于理论,而理论的滞后性总会导致我们固守原有的思想观念,对新情况、新问题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因某些既得利益的藩篱安于现状、讳疾忌医。这种思维老套、观点陈旧、回避问题的做法,必然走向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要克服这一切,就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提出,用新的视角阐述了新的思想和新论断。这种“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开创了思想风貌的新气象,重构了理论创新的历史性视野和实践性内涵。

理论本身要体现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理论要说服人、揭示事物的根本,就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的理论范式有不同的特点,哲学以抽象一般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优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对哲学的运用是表面的还是实际的、深入的还是肤浅的、是解决问题的还是语言形式的,这不仅涉及对哲学的学习,也涉及对其他具体科学的把握和对该领域存在问题的正视,如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与我们党的建设实践关系极为紧密。我们说“理”,就要说清、说透,还要说“实”;要“论”证,就要论出逻辑、论出本质,还要论出 “因果”。其实,哲学本身就是对问题的“追问”。这说明不是什么都要上升为“哲学”的抽象概念,而是要把哲学方法渗透于问题之中,从问题着手,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党风廉政建设本身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高度统一的现实问题,它作为党的精神风貌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与执政实践、权力行使的外在体现。所以,离开了“问题导向”,离开了“对问题的追问”,理论性和实践性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所涉及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制度纪律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体现了哲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以领导干部这样的“关键少数”为重点,所提要求能使人对照检查、扪心自问,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可感,既抓住要害又明确出路,既态度坚决又语重心长,这种理论新风把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把本质和现象结合起来,把方向与方法结合起来。当然,根本的是把“思想要求”与“存在问题”结合起来。

(作者系昆明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