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让法治筑牢社会共识的基座

 时间:2015-04-20 14:31:00 |  凌闻 | 字体:【 】| 阅读: 133

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张铁的题为《让法治筑牢社会共识的基座》的文章:法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都让人充满期待、充满信心。也正因此,在推进法治、厉行法治上,形成了当前最广泛、最牢固的共识。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在经济领域是计划向市场的转轨,在政治领域则是人治向法治的转型。回首过往,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法治共识逐渐形成的过程。在政治运行中,法治成为一种基本的规范、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于当前中国,法治的“工具意义”不言而喻。协调利益、定分止争,莫不需要法律来规范。除此之外,法律更有超越一时一事的“价值意义”,法治不仅提供了解决手段,更提供了解决思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正包含着尊重共同规则、尊重他人权利、尊重公共利益的法治价值。如果说经济发展解决的是器物现代化的问题,那么法治建设指向的则是制度的现代化。对于一个社会,制度的作用不仅是限制,更是导向。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法治有着最大的正当性、最广的普适性。让利益纠葛、思想纷争、观点碰撞都在法治的标尺下得到解析,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陷入自话自说的零和博弈,最大程度防止撕裂协调利益的基础、公共讨论的共识。

现代国家首先是一个“制度共同体”。因为奉共同之理、守共同之法,一个社会有了统一性、均质性,人们被纳入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为“国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在法治的作用下,个人更变身为“公民”,拥有了共同的政治身份。从这个角度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指向的不仅是治国理政,更是在建立一整套成熟、定型制度的基础上,筑牢社会意识的底座,搭建起当代中国的命运共同体。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