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几年笔者考察“一带一路”发现:已经有数百万中国人在“一带一路”上投资、经商或劳务了。
“一带一路”并不局限在65个国家以内。但仅在这65个重点国家,中国公民已有两百万左右。他们或做生意、开矿、办厂、开农场、开诊所、开餐馆,或做工,或服务,他们早就盼望中国有一个“一带一路”构想规划和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第一次“走出去”浪潮,当属80年代珠三角侨乡走出去投亲靠友的出国潮,继而是苏东剧变时沿着丝绸之路去独联体国家做小生意的北京人,当时盗贼、贪官、暴徒经常袭扰他们,这些民间商人跌跌撞撞地走了出去。“入世”后,又一批中国公民留学、工作、经商,他们早就把“一带一路”走熟了、走透了。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东盟、南亚、中亚、欧洲和非洲分别调研和考察,发现如今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国企、民企、个体户和自然人,分布在各行各业,谋生了很多年。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辛勤劳作的建设大军。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几千万中国旅游者往来于“一带一路”之上。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提出以来,活跃在“带路”上的中国人最为兴奋。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一旦建立,他们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国内一些“一带一路风险论”是在键盘上想象并放大了的。笔者注意到在阿富汗仍有300个左右的中国商家在坚守店铺;在金三角,华商承包了数百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在西非,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收购了数千公顷的农场;在索马里、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公认的高风险国家,仍然有不少于一万中国人在那里谋生。大批外国人走后,留下来的中国商家反而多了商机。
这不等于说“一带一路”没有风险,也不是鼓励华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西欧有国家烧鞋,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国家等也经常有排华骚乱事件。兵变、造反、恐怖事件此起彼伏。但对经商谋生者来说,稳定和动荡,各有不同的机遇。哪个国家“走出去”没有遇到危险?有危险就需要国家解决风险问题。中国未来数十年的“一带一路”规划,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冲破障碍、规避风险,和有关国家共建一个互联互通的安全大商道。
中国“入世”以来,外交为民政策越来越坚定和务实,护商能力在不断提高,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在不断加强。笔者相信,随着国力不断上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人会更加安全。
(作者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一带一路”考察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