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主要想同青年朋友谈谈人生价值的取向问题。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伟大事业联结在一起,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民的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一个年轻人应有的理想追求。
爱国主义既体现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也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责任。我们的前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新生,人民的未来,抛弃享乐、悠闲和富裕,选择艰苦、奋斗和牺牲,“慷慨身许国,倜傥不为家”(续范亭语)。《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在给母亲的信中深情地写道:“我虽然时常地要想起妈妈,但理智会克服我,而且我自己知道在这动乱的大时代里,没有一个被侵略的人民不是存着至死不屈的精神。如果将来中国打胜仗以后,那一切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能有团叙的一天。国家如果被敌人亡了的话,即使侥幸保存性命,但偷生怕死的生活和不纯洁的灵魂的痛苦,比一切肉体的痛苦更甚了。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希望一切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勇敢地向前。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们的纯洁的爱给国家,同心合力在民族斗争里产生一个新中国。”这是多么大义凛然的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的选择。如果说,我们的前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一个新的中国,那么,新一代青年就有责任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青年一代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人生价值和这个伟大理想联结在一起,这既是一份历史责任,也是人生的幸运。
古往今来,一切志士仁人都懂得要从小立志。“志为气之帅,志锐气自役”,说的是只有立志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这确是人生经验之谈。问题在于,作为当代青年应当立什么样的“志”?
古人云:“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这里的“小人”是指不为国家兴亡负匹夫之责,孜孜以求个人私利的鼠目寸光之辈,理所当然地为人所不齿。作为青年群体,其主流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这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年来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淡薄了,价值观明显趋向功利,少数青年甚至走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歧途,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以至游戏人生等现象。这是值得我们严重关注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应当说,这是一种“小我”的恶性膨胀,是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上的迷误。在确定人生目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对青年立德树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赞成人生目的的个人主义取向,不仅是因为这种目的的自私性,而且也在于它对青年成才十分不利。我们并不否认个人主义也是一种动力,但这种动力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自私使人目光短浅,利己使人心胸狭窄,这种人往往小有成就就骄傲自满,止步不前,稍有挫折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以个人为中心考虑和处理问题,不可能建立和谐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只是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甚至损人利己无所不为;这种人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难以具备抵制各种诱惑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滑向自己成才愿望的反面。这些表明,利己主义不仅妨碍和扼杀人的感情、理性和才华的全面发挥,而且这种利己主义的极端,甚至会把人引向罪恶的深渊。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方面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利他,或更确切地说,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马克思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摆脱了利己主义的羁绊,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大家庭中的成员,是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含义的人,每个人应当成为为人类的进步而真诚地献出自己力量的人。这深刻指明了人的集体主义的正确取向。集体主义对个人具有精神解放的社会意义,它使人高屋建瓴地审视社会和人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方法和途径,在集体中追求卓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进取精神;它会使人志存高远,有远大而崇高的奋斗目标,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乐观进取;它使人无私利之心,有助人之诚,形成有助于人才成长的融洽互助的友爱集体,在集体的事业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奉献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集体主义同利己主义相比较,借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大概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不同境界吧。
我们在论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时候,之所以反复强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动力的重要性,不仅因为这对青年成才至关重要,而且也由于当前青年在成才环境上还存在种种令人忧虑的情况。现实中存在的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庸俗化倾向,造成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这些现象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有甚者,有的“学者”乘机鼓噪,轻蔑祖国,嘲弄民族优秀传统,竟要人们拒绝崇高,“告别革命”,远离主旋律,甚至连“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都成了他们嘲弄和批判的对象,不择手段地亵渎人的美好而神圣的感情。这种裹着时尚辞藻的污染物会在青年中产生迷惑和欺骗的作用。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励志砥行,实现人生价值。要引导青年懂得历史,因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想信念是深深地扎根于历史之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会教人温故知新,慎思明辨,见贤思齐,以史为鉴。它对培养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引导青年深入实际,了解国情,培育劳动人民的情感,理解使命,善于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养成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崇高的理想会铸就人的真、善、美的灵魂,会撑起人生的一片天,让年轻的雄鹰在蓝天下翱翔。人的一生能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生活,这是人生的骄傲和幸福。我们完全有理由深信,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定会拒绝卑下,追求崇高,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前进的动力及方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