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认识有一种不断拔高的趋向,这是一种一叶障目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化的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正式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概念与思想,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建设活动。四种文明的先后提出及其建设实践,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文明建设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多样性的演进态势。然而,文明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想使我国的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实效,笔者以为,除了上述的四种文明形式之外,应结合文明本身发展的规律和实践的需要,适时提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人的文明,从而使我国的文明建设活动呈现出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四加一”模式。
所谓人的文明,是指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和优化自身而取得的积极成果,换言之,人的文明是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自身和人的社会关系等方面所出现的开化、进步的状态。人的文明具体包括着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一,人的素质的改善、进步即人的素质的文明。这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人的身体素质的改善和进化,如寿命的延长、身高的增加、智力的提高等;其二,人的知情意等精神世界的发展进步,如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增加、精神素养和道德觉悟的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等等。
第二,人在总的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状态,这主要表现为一种民生文明。所谓民生文明,是指广大民众在生存状态、发展机会、成果享有、幸福度或满意度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改善、增加、提高等的进步倾向。追求民生文明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即要做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人在自身生产方面所取得的开化、进步的状态即人口文明。人口方面的文明,主要反映的是人口生产对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的适应性问题,其核心是指人口生产要有一种适度合理的增长及其优良的结构关系。
第四,人的社会关系的改善、优化即人的关系文明。由于“人天生就是社会的”,人在现实性上,其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文明必然包括着人的关系的文明。人的关系的文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身心关系即人的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优化协调等。当然,人的关系文明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协调,但这属于生态文明的范畴。
基于现实的角度分析,人的文明已经体现于或隐含于我国所有形式的文明进步当中了——这当然需要理论工作者将这种新的文明形态提炼概括出来。从学理角度分析、提出并建设人的文明,对于促进其他形式的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人的文明是其他文明发展的根本目的,它对其他形式的文明建设起着“定向”的作用。就是说,整个文明实践或所有形式的文明实践最终都要落脚于“文明人”的培养和锻造上,偏离了这个根本的价值要求,文明必将不文明。换言之,文明实践或发展实践“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而这种“完全不同的人”或“新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第二,人的文明保障着、支撑着其他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人的文明,如人在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增加与提高,其他的文明是不可能建设好的,人的文明和其他四种形式的文明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第三,人的文明是检验其他文明建设效果的根本标准。第四,人的文明是“纲”,它对其他四种形式的文明及其建设起着统摄作用,或者说,人的文明把其他四种文明统领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整体文明”的形态。因而,我们在推进我国文明建设包括人的文明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整体性的理念和原则。
整体文明是一种综合性或复合性的文明形态,是我们从整体性的视角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把握和认识。在内容结构上,整体文明是人的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整体文明的生成是在当今人类社会整体化演进的大背景下所出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和未来。
文明的发展必须具有科学性,或者说,文明也要追求科学发展,这种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上述几种文明形式并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自行其是,而是要协同发展、整体推进,即要走整体化发展之路。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文明?做法可能很多,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坚持以整体为目标的重点推进原则。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整体发展,而非单一发展;是全面发展,而非片面发展。换言之,整体文明要求我们必须以整体文明观来认识并开展整体文明建设。这种整体文明观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整体性的思维理念来处理当今的一切文明建设或发展问题。我们对任何一种文明形式如物质文明或生态文明等的认识,都不能离开“整体文明”的视角,只有把任何一种文明形式放置到整体文明的框架内,才能获得真正准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设。例如,当前学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认识有一种不断拔高的趋向,这是一种一叶障目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化的做法。须知,如果离开了整体文明的支撑或离开了其它四种形式的文明,生态文明基本上可能不复存在。当然,整体发展并非均衡发展,不分轻重缓急西瓜芝麻一齐抓,甚而混淆主次之别,这样还是搞不好整体文明建设的。在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文明建设中,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重点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当然,这个重点绝非“单一论”、“片面论”,而是“协调论”或整体论,即要围绕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积极推进其他几种文明建设包人的文明建设。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