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坚持为群众服务,既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集中表现在作风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事实证明,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大都是从脱离群众而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都是从漠视群众疾苦而来。由于脱离群众、无视群众利益而出现的种种不良作风,违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也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社会思想观念日渐多元化,西方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带来消极影响。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弱化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就容易产生思想不纯、认识不清、境界不高的问题,进而导致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系统教育,缺少基层锻炼的经历,不能深刻体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降低了。有的党员干部习惯当利益的施予者,不习惯当群众意见的倾听者,习惯从局部利益、自身利益出发,不习惯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大大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引发了干群矛盾,影响了党群关系。
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绝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做群众工作积极不积极、善于不善于、效果好不好,体现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与干事创业的真正本领。因此,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创新深入联系群众的方法。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创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方法。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个乏力的空洞的政治口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事业发展,事关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真正掌握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真本领,只有扎扎实实做好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具体工作,才能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