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把握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强化服务、改进作风,既是富民之基、惠民之要、安民之重、亲民之本,更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动力源泉。
坚持把富民为先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支撑。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发展不足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全力叫响“西部最佳县域工业园区”名片,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强工弱的局面得到显著改观,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同步发展。坚持用发展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全力叫响“现代农业看大荔”名片,突出瓜果菜畜,大力发展设施、冬枣、水产、黄花菜等十大农业园区,放大了“现代农业看大荔”的效应,日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力叫响“秦东商贸名城”名片,国内众多大型商业项目落户大荔。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引进了中节能光伏农业、沙苑光伏休闲观光、振发新能源渔业养殖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大朝旅游专线、沙苑景区迎宾大道建成投用,沙苑国家沙漠公园、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沙苑奇观、朝邑古建、黄河湿地、同州湖景区为支撑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扩大了城镇就业创业。
坚持把惠民为要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为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民生欠账较多的瓶颈,我们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第一职责,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增财力大幅度向民生倾斜。切实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便捷群众出行。针对困难群众普遍存在的居住安全问题,整合资源、财政兜底、乡镇实施,有序实施特困群众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旅游为主线,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整修村落巷道,整治环境卫生,全面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培育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孝道文化、同州饮食,现代农业、观光体验等美丽乡村样板典型。成立东府首家“惠农资金管理支付中心”,规范管理、阳光运行,一批学校、医院、养老院、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
坚持把安民为重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稳定和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难办,改革也罢、发展也好就是一句空话,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借鉴于此,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公开接访、下访约访制度,按照“五到位、四落实”要求,创新推行“一次接访、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努力做到新问题及时抓,老问题下势抓,小问题认真抓,大问题全力抓,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信访存量大幅减少,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定实施“三官一律”进社区和“一村一干警”制度,扎实开展“三打击一整治”“秦安”“亮剑”以及金融秩序规范整顿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等行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坚持把亲民为本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把握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切实做到思想上接近群众,行动上贴近群众、落实上取信群众,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凝聚民心,维护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讲做评和“四严格一提升”“四治四倡四争做”等作风建设活动,各级干部带头公开承诺、主动践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夯实责任,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努力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率先在全市建立“县大厅、镇中心、村代办”三级贯通、无缝对接的便民服务新机制,开通了绿色通道,搭建了便民服务的高速路,使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省心,有效破解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新模式,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星,一年一登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坚持基层工作日、机关工作开放日、志愿服务日、农村干部定期工作日、党员集中活动日“五项工作制度”,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亲民为本作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密切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为助推“三个陕西”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大荔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