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驻华大使:波兰期待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最大合作方之一
在重庆举行的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上,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不仅准备了精彩的专题演讲,更对中国“1+16”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战略等表达了期待。重庆日报为此对塔德乌什·霍米茨基进行了独家专访,聆听这个来自中欧国家的声音。
重庆日报:三年前,中国正是在贵国首都华沙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确立了“1+16”合作机制,拉开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度合作的序幕;三年后,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在中国重庆举行。三年时间,从华沙到重庆,您认为此次会议将会带来哪些有利于欧亚互联互通的新成果?
霍米茨基:相较于三年前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今天的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参与国家更多,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影响力也更大。中国历史上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就非常友好,但是那个时候双边关系还不够积极主动。而现在这种友好的关系不仅呈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势,还明显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也就是更加深化。过去的三年里,因为有了“1+16”合作机制,我们这16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明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想,这次会议肯定能够成为一种潜在推动力,促进欧亚各国更进一步互联互通合作。而波兰和中国,除了可以加强商业领域的合作外,还可以拓宽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
重庆日报:波兰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参会者之一,希望从中得到些什么有益的帮助?您认为此次会议是否会达成在产业合作上的某些跨国界、跨区域合作机制?或者有可能会形成类似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这样的常设性联络机构?
霍米茨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而波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在欧洲也是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这是我们两国的相同点。
不过有一个存在的问题,波兰与中国目前合作的领域和方向,远远不及我们双方实际上能够可以达到的广度与深度。事实上我们双方都还有很多潜在的合作领域,但目前并没有涉及到。我们愿意在波兰和中国之间,先行达成一些你所说的跨国界、跨区域的合作机制。至于秘书处这样的机构,其实在波兰目前已经有了两个这样的秘书处了。这些机构不仅负责处理投资、商业和贸易方面的事务,也处理更为广泛领域的事务。
重庆日报:贵国战略位置特殊,位于东西欧之间,按中国话说颇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我注意到,贵国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斯拉夫沃米尔·麦伊曼曾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期待中国加大对波兰的物流领域的投资,增强波兰的交通枢纽地位。我希望向您确认一下,这是否属实?
霍米茨基:是的,消息完全属实。波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属于欧洲的中心。摊开地图你能发现,不管是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波兰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甚至可以说波兰是整个欧洲的交通枢纽。波兰虽然不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但它的交通实际上非常繁忙。波兰的货运量在欧洲是排在第二的位置,仅仅在德国之后。
波兰同时连接了德国和俄罗斯,位于欧洲心脏位置的这个优势,当然使我们希望在欧洲处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波兰肯定也希望在中国与欧洲的互联互通当中,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占据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重庆日报:波兰期待中国加大对物流领域的投资,那波兰将会以怎样的尺度建立与中国的这种投资合作关系?会不会以此为契机更深一步与中国建立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
霍米茨基:对东欧而言,波兰的人口占了31%,GDP在东欧也是排名第二,是东欧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由此我们认为,波兰可以成为、也能够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大的合作方之一。另外,波兰的制造业、铁路、电力等行业发展都很好,这将有助于给我们双方的合作带来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非常欢迎中方与我们合作,欢迎中方的各类公司来波兰投资,这些投资可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等等领域。
我想强调的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波兰是中国通向欧洲的关口和接口,波兰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欢迎中国通过波兰来连接欧洲,我们也欢迎中方在物流和交通上与波兰进行合作。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远远比物流和交通涵盖的领域更大,但是,我们认为上述领域也是该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郑永年:“一带一路”要注重开放和包容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资本和企业有什么要求?难点在哪里?5月28日,在重庆举行的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上,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需要资本走出去,企业唱主角。
寻求市场 合作共赢
重庆日报:今天这么多国家坐下来探讨如何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走出去寻求更广阔市场,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对此您如何看待?
郑永年:我认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需要的就是资本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背后的主角是企业,政府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起推动作用,关键靠资本自己去寻找市场。就像现在所说的全球化由资本推动,资本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区别。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与资本,需要出去开辟新的市场。因此,中国强调产能合作,这些产能正是处在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需要的。
实施“一带一路”要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
重庆日报:此前,有以色列学者撰文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实现困难较多,对此,您怎么看?
郑永年:“一带一路”沿线这么多国家,肯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意见,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非常关注。同时,要求大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配合、多方参与,兼顾各方利益,注重项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我相信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亚投行是非常好的例子,重点就是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没有限定非要亚洲国家才能参与,是面向所有国家的。这就是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
参与“一带一路”还需要做好细致功课
重庆日报:“一带一路”是目前的投资热点,不只是亚欧各国,中国国内很多城市都希望能在这个大战略下分得一杯羹。重庆是“渝新欧”班列的起点,看起来似乎抢占了先机,您觉得,重庆具有优势吗?各地该如何从热议概念变成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发展中来?
郑永年:重庆肯定是有机遇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优势放大,不能只看到货物从重庆运到了欧洲,又从欧洲运到了重庆,“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端的往来,更多的是沿线城市、沿线国家的市场。
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一带一路”,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考察过沿线经过的国家、城市?当地的产业结构怎么样?文化、法制、宗教等形态如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不是开几次会达成几个共识就可以畅通无阻,必须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很多企业走出去出现水土不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前期功课不够深入,因此,重庆或者其他地方,要想在“一带一路”中抓住机遇,必须做好细致功课。只要你深入挖掘了,那么沿线这么多国家、城市,市场将是非常广阔的。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副馆长拉特:“中巴经济走廊”只是中巴合作的开始
“40年前,巴基斯坦获得了中国的大力援助;40年后,巴基斯坦希望中巴两国有更紧密的合作。”5月27日,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副馆长舒扎特·阿里·拉特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给巴基斯坦国内带来了深刻变化,但“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拉特坦言,巴基斯坦国内目前在电力方面存在不足,为此中国向巴方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此外,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多支持。
“‘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很多变化。”拉特表示,中巴双方的合作已经涉及到了包括公路、铁路、电子技术、高科技产业等各个方面,这使得巴基斯坦国内在各个产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拉特透露,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在沿线已经建立了很多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正在为中巴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有力的服务。
目前巴方更多的是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基础设施,以及以电力为标志的能源领域,希望以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本国工业化改造。“中巴经济走廊”吸引了不少中国的企业前来考察。中国企业已经决定在某一领域进行投资合作。
“我要强调的是,我所说的这些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私营企业而非中国国企。”拉特认为,这是一个令巴基斯坦人感到兴奋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巴合作会在更为广泛的层面进行,也使得这种合作具有可持续的良好前景。
“中巴之间的深入合作,未来肯定是双赢的局面。”拉特说。
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格拉茨:愿中奥两国在各个领域“互联互通”
“我问奥地利的公司为何会到重庆,对方告诉我,重庆是继上海之后的最佳选择。”5月27日,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马丁·格拉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经济发展很快,为奥地利的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希望能够通过重庆传递进一步加强中奥两国在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合作的意愿。
格拉茨表示,奥地利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欧洲国家,但是却拥有很高的人均GDP,这得益于奥地利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重庆在特殊的节点上具有了更加优势的地位,奥地利希望通过重庆,打开中国西部广阔的市场。
本次会议的关键词是互联互通,格拉茨认为,以产业为代表进行经济领域互联互通的同时,文化上的互联互通也非常重要。奥地利在音乐、艺术领域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愿意就文化上的互联互通与中国产生更多的交集。
“我对将奥地利的音乐剧引入重庆非常感兴趣,这种兴趣也适用于将川剧引入奥地利。”格拉茨表示,希望双方都能在艺术领域为对方提供更多的平台,以丰富彼此的艺术品类,创造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盛宴。
格拉茨表示,互联互通本身是一种交流的艺术,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国与国之间也需要交流与沟通,中奥两国可以借着本次盛会,进一步加强彼此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产业领域。
张晓强:国内省市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思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5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省市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思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的积极性越高,共享的效果就越好。
张晓强说,“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国内省市也应秉承相同的思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意味着各方对接比较优势,获得双赢发展。重庆的比较优势,在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较沿海城市更低的投资成本。
张晓强举例称,重庆两江新区目前就在积极促进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企业的合作,两江新区的优势在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低,水电气等支出平均比沿海地区低30%。两江新区通过比较优势吸引外国企业前来投资,同时也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并以此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商、共建的积极性越高,共享的效果就越好。”
张晓强还强调,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只有当社会力量真正参与其中,“一带一路”才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