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以修身”是居要之首,旨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这不仅是共产党人“质”的规定性,也是共产党人所有胜利的源头。
一、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大德
什么是信仰?从哲学解释,信仰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从政党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信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里,我们感到的将不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对共产党人来说,信仰是具有决定性的核心价值,更是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党员干部过得硬,首先是信仰过得硬。我们讲党员干部必须“明大德”,信仰就是根本大德。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灵魂可言,不仅“缺钙”,更是“失德”。当年陈毅同志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这段深入浅出的话告诉我们,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缺德是灾难。因此,共产党人必须把信仰作为“必修之德”。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信仰是有味道的。陈望道当年奋笔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他母亲在屋外喊“红糠够不够,要不要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去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糠却一点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信仰展现崇高之美。当年红军长征之所以挑战了人类生理极限,创造难以相信的人间奇迹,这是因为“革命理想高于天”蕴含了信仰的崇高之美,对我们共产党人起到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信仰意味着奉献牺牲。一部煌煌中共党史,就是我们党为崇高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历史,多少共产党人为了崇高信仰而英勇就义。诚如一位共和国将军所说:“中国共产党一切胜利都能从信仰里找到源头。”这的确是对党史最深刻的洞见之一。
二、信仰动摇实质就是“精神叛徒”
在信仰问题上,“坚守”还是“动摇”,从来都是一块试金石。动摇乃至背叛信仰,实质就是出卖灵魂的“精神叛徒”。在严酷的战争年代,背叛信仰加上变节投敌,小到足以毁掉组织和个人性命,大到甚至差点葬送党的命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叛徒造成的严重危害,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大家耳熟能详的红岩故事,也包含着叛徒变节的惨痛教训。本来红岩烈士面对淫威酷刑,铁狱黑牢,只要他们写份自白书,或者仅仅在悔过书上签个字,也许就可以活下去,但他们选择为信仰而死,坚持的全部意义,只在于对崇高理想信仰的忠诚。但极其可悲的,恰恰是他们之中出现叛徒,特别是重庆市委负责人变节投敌。当时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平常大讲革命理论气节,在为一对恋人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时,他负责监誓。宣誓结束后,冉益智还对他们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但不过半个月,就把他们出卖了。血的教训让革命者痛定思痛,于是他们向党提出秘密报告,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变质,这就是著名的“狱中八条”,其中第八条就是:“严惩叛徒、特务”。这是红岩烈士以血泪换来的惨痛教训,令人深刻省思。
进入和平年代,远离的战争硝烟,没有了生离死别的须臾考验,但一些人也在追逐安乐中逐渐精神沉伦,直至信仰变节。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在党不信党,怀疑马克思主义灵不灵、共产主义要不要、社会主义通不通,平时不学政治理论,不读马列经典,却潜心研究官场秘笈、赌术精选等歪门邪道。有的嘲讽理想,躲避崇高,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念太玄、谈宗旨太泛,是抽象空洞、虚无缥缈的命题,甘愿精神坠落,奉行“得意尽欢”哲学,凡事不求认真执着,过好自己日子最现实。更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家属、财产转移国外,随时准备“跳船”。这种“吃共产党饭,砸共产党碗”的行径,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总开关”没有拧紧,出现跑冒滴漏,既是“官德不彰”的典型反映,更是“自己扳倒自己”的根本原因。
三、坚定信仰必须做到修为结合
坚定信仰,既要“真知”,更要“真行”,也就是必须做到修为结合,注重抓好培育养成和自觉践行。
一是根性须锤炼。信仰作为党性修养的根本,不是天生丽质,必须是锤炼而成。锤炼信仰首要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这既是基础性的品质,也是持久的功课。我们党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强烈学习意识的政党。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从而导致精神空虚、信仰迷失,甚至滑入违纪违法犯罪深渊,教训极其深刻。党员干部要以坚执持久的精神来强化学习,补充营养、增进新知,学真经、续血脉,打好精神底色,刷新精神境界,远离盲目和迟钝,击溃内心世界的空虚贫乏,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党性上无懈可击,品质上止于至善。
二是情怀重坚守。信仰有两个基本条件:实践与坚守,没有实践,信仰就会沦为思想的“空中楼阁”;没有坚守,信仰就失去存在的根基。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不易。尤其面对网络时代的喧嚣,尤其需要坚守的“大情怀”。坚守信仰,最重要的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更非过眼烟云,而是经历时代洗礼,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终身追求,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铸牢信仰的主心骨,增强政治定力,使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真正刻骨铭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三是定力拒诱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一些人信仰之所以动摇,很重要原因是不敌诱惑,故而败德丧节,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坚定信仰,必须从坚拒诱惑起始,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足够定力。因此,强化以下方面修为尤为重要。首先是底线意识,明白“守住底线,就是守住饭碗”的道理,无论身在何方、官居何位,都不能任性而为。其次是敬畏之心,无论是对待群众还是行事用权,都要手握戒尺、克谨克慎,决不能心里没有任何畏惧,特别是要敬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都不能去碰这些带电的高压线。再次是简朴追求,跳脱利益的枷锁,放开功利的羁绊,以简单生活、简洁心田来补气养元,决不能放纵欲望没有任何束缚。最后是“放下”心态,对于诱惑和欲望,关键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正确处理好义利相交的分寸,既要做到“不褪色”,更要做到“不染色”。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会有了抚慰,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
(作者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