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广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

 时间:2015-06-02 09:47:00 |  莫冰云 | 字体:【 】| 阅读: 122

创新驱动发展是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高级要素实现内生性增长的一种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我国紧锣密鼓地颁布实施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地位和核心作用已切实地呈现。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西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驱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优化中央财政科技资源配置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科技政策,为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遵循和指导。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基地建设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了很好条件。我区现阶段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政策红利下降,资源环境、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等约束加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化解以下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难以发挥问题。在依靠大规模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依赖度不高。另一方面,作为承载技术创新内容最活跃的民营企业在我区起步慢、起点低、规模小,投融资难,体制陈旧,人才、技术力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大多数处在产业链的下游,生产方式主要以加工、组装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过小,竞争力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二是人才资源和科技要素水平不高的问题。科技人才与全国相比存在极大差距。2013年,我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16%,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75%,远低于全国2.08%的水平。广西没有985高校,也没有中科院直属科研单位,仅有广西大学一所211高校。广西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只有12所,每万人授予硕士学位的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博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同时,广西科技实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落后。人才承载平台的缺乏,领军人才的断层,一方面增加了引才聚才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受到限制。

三是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资源分配上存在分散、交差和重复现象,存在科技资源碎片化和科研项目聚焦不够的问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科学化规划和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待提高。

四是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良的问题。与社会日益推陈出新的其他经济组织机构相比,我区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业务单一,科技风险投资咨询、科技成果评估、市场开发、商业评估、知识产权、科技信用等方面服务严重缺乏,服务人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业及年龄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狭小,市场定位不明确、中介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缺位。这种依附性强、独立性差、信用度低、开拓发展动力机制缺乏的科技中介机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采取的若干措施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聚焦自治区发展重大需求,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制高点,以突破发展瓶颈为主攻方向,以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要人群率先创新发展为突破口,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基石,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巨大的创新潜能。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简政放权,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通道,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有突破。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快科技治理职能转变。建立高效的科技管理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制衡机制,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科技资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开展联合培养试点,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要对当前实施的各类人才政策进行评估、优化和整合,在收入分配、户籍、职称等方面,寻找突破,采取更灵活的措施,拆除人才引进的藩篱,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同时,针对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新要求,充分利用我区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营造优质便利的生活服务产品,满足高层次人才对生活品质的需求,筑巢引凤,构筑聚才“洼地”。

四是构建适合我区科技创新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盘活、优化、整合现有科研机构,在创新链的中端即实验室到产业化阶段,激发科研院所参与度,形成围绕重点产业需求的企业、高校、院所相互衔接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效分工协作的创新体系,打通从创意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

五是做强做大我区科技中介机构。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孵化器平台,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施技术转移模块化管理,对现有技术转移队伍进行整合,加强科技中介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采取灵活的机制,提高中介机构发展能力。按照专业委员会、专利团队、法律团队、商业运作团队进行模块化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实施流水化作业。

六是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采取灵活的分配制度,让科研人员劳有所获,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筛选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小微企业;研究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七是强化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建立公开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将大众创新创业更多落实到企业、企业家和市场中去。让企业主要作为技术集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的平台,真正成为市场运营和竞争的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创新投入的方向。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通道。

(作者为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