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站在改革开放主战场、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他们的工作具有直接接触基层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化解社会现实复杂矛盾的特点。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有利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努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多举措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构筑平台,全面建立街乡党校分校。为实现“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党建工作目标,整合利用党校教育培训资源,拓展延伸区委党校教育培训功能,朝阳党校在朝阳区委组织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全区各街乡设立了党校分校,为大规模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构筑了良好的实体平台。目前,全区43个街乡全部有了自己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分校工作在全区所有街乡全面推开。
调查研究,仔细摸清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为使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更接地气,朝阳党校采取客观调查问卷、开放性访谈、意见建议收集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围绕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一方面对现有教育培训现状和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水平有了整体上的把握,探明了制约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也从多种渠道了解了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提升需求,包括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的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朝阳党校与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合作,完成了《朝阳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研究报告》,在其中提出了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的四个原则——“全员覆盖”“注重实践”“形式多样”“教学相长”,并根据这四个原则提出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四个对策:一是自上而下对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二是充分发挥党校分校在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中的平台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培训在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突出重点,拓宽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培训管理体制。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如加大从基层党员干部中选拔优秀者的力度,将理论素养作为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理论讲座、学习体会交流会、理论研讨会、实践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
科学设计,构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在对前述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党校干部培训条例和组织部门对党员干部培训要求,遵循理论教育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原则,朝阳党校构建了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按照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设置了“5+2”模式的必修主体课程,其中“5”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2”为党的建设和国际形势。此外,将“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案例课等作为选修课程,使之成为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授课形式上,努力开发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参观调研、现场学习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效果评估上,以学员为评估主体,以学员的听课收获为评估重点,并设计了主观评价一栏,让学员填写对教师的意见建议,以提升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考核方式上,较多采取论文写作和交流等形式,强调开放式、互动式考核,考查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并力图在考核中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
试点示范,开办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专题培训班。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12月17日,朝阳区大屯街道基层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专题培训班在朝阳党校大屯分校开班,拟通过这次培训,在教学需求调研、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流程上进行示范,从而带动其他分校培训走上规范化。大屯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党员120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设置了基本理论、时事政治、党史党建、基本素质四个模块。在四大教学模块下,设置了如下六个专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甲午海战告诉我们什么;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国家安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案例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心灵环保与幸福人生。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解读问题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工作。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