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习近平频提的“命运共同体”是怎样一种外交理念

 时间:2015-06-11 09:58:00 |  | 字体:【 】| 阅读: 100

9日,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访华,习近平主席在与其会谈时指出,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方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命运共同体”一词再次出现在习近平的外交讲话中引起关注。据媒体统计,近年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几十次提到“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外交理念,又是如何在不同国家、区域引起共鸣的呢?

“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共生主义的发展模式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邱耕田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国际观,是我们把握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重要而精准的视角。这种国际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客观现实的充分反映,是对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和运行规律、本质及其走向的深刻揭示。概而言之,提出“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所谓合目的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当今人类追求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价值目的,也包含着世界各国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交往准则。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在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倒逼下,各国联系日趋紧密,人类整体利益日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出现,“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在逐步形成。在这样一种世界形势面前,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正步入“死胡同”,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价值理念基础的共生主义的发展模式。命运共同体说到底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所以能成为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整体利益。而在具有共同利益或整体利益的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荣损与共”、利益相连的“连带效应”。

命运共同体”是具有高度政治共识的关系

“‘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和稳定合作预期,能够经受一定程度压力考验的关系。它在政策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双方不机会主义地利用国际环境变化中出现的机会,不通过向对方施压以获取利益作为优先的政策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周方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未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构建良好的国际经济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在可预见的将来,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实现“联通亚洲”指日可待。而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改革,在亚洲“命运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曾在《人民日报》撰文如此说。

“命运共同体”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基础

邱耕田的文章还指出,“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指导中国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建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的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倡导走和平发展之路呢?一个重要的理论认知,就是“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换言之,中国之所以要大力强调和主张建设和谐世界、促进和平发展,就是基于对当今国际社会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客观认知。“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所主张的实现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基础。

《新华每日电讯》刊文指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对 “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这一以增进各方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共同发展而独树一帜的外交理念,越来越具有世界影响。

【学习路上按】“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如是说道。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两年多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据媒体统计,习近平两年多来共62次提到“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摘选了习近平两年多来对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供读者品读。

从国与国之间命运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

今天,中巴两国都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致力于强国富民的伟大梦想。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携手合作,发挥两国传统友好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

——2015年4月,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

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也应该尊重本地区的多样性,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稳定的事情。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应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和印尼两国有16亿人口,只要我们两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就将汇聚起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巨大力量,就可以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中国人民和印尼人民要携手努力,共同谱写两国关系发展的崭新篇章,开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得益于双方对世界发展潮流认知更加一致,对中拉关系发展前景信心更加坚定,对互为发展机遇共识更加清晰,对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愿望更加强烈。这符合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同拉美和加勒比两大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人类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独行快,众行远。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二十国集团走得更好更远,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2014年11月,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2015年4月,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国际社会积极肯定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倡议落地生根

人与人,国与国,需要守望相助,弘义融利,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勇担责任。因为,命运休戚与共,梦想相联相通。

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阐释“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30分钟演讲赢得30次掌声。在巴西国会,“中拉命运共同体”让习近平主席成为赢得“迄今最多掌声”的外国领导人。在巴基斯坦,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热情洋溢,听众50多次拍桌鼓掌。明确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被外媒评价为“亚洲自信”的话语中心,是亚洲团结的符号。

“习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命运共同体并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准确地反映着真实现状”“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声声赞许,是认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

“尼泊尔将会在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拿出合作精神、尽到最大的努力”“巴基斯坦愿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巴西愿意同中国一道,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包容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一声声呼应,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在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路上,“命运共同体”思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今天的中国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事实证明,命运共同体不仅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而且开枝散叶,让全世界参与其中。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