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经济积蓄四大新红利

 时间:2015-06-26 10:05:00 |  记者 毛莉 | 字体:【 】| 阅读: 123

“经过2015—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5年中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出上述预测。

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与会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在调整的阵痛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转型中出现了新的生机和动力。

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孕育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中国经济陷入“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下行压力较大。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下行了20个季度。但诚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所言,“风雨之后必是晴朗的天空”。在王一鸣看来,持续20个季度的波动下行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本轮经济的回升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经过结构性调整迎来的经济回升必定更健康、更有质量、更具可持续性。“我们已经看到新的曙光,新的力量正在成长。”王一鸣表示,一些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动力正在快速孕育。

报告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需求转型以及政策扶持的作用下逆势上涨。在营业收入方面, 2015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累计同比增长10.1%,是工业总体增速的5倍,比去年同期增速高0.4个百分点。在利润方面,在一季度工业总体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实现利润1631.7亿元,同比增长17.7%。例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9.1%。

“唱衰中国论”过于片面

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是一些人唱衰中国经济的主要论据。但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只看到了中国经济过去的一些红利在弱化,而没有看到新的红利正在积蓄之中。他强调,中国经济正在形成四个新的红利。

其一,正在形成人口质量红利。虽然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质量红利正在释放。“每年六七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数据。”邱晓华表示,可以预期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变革会给这些受过教育、受过培训的人提供创业的新机会,代替过去只靠拼劳动力数量的红利。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邱晓华特别谈到了公司注册制改革。“注册资金不实和抽逃出资曾经使很多企业家陷入牢狱之灾,而这一紧箍咒因为公司注册制改革而被打破。”邱晓华说,注册公司不再受高门槛的限制,不再受资本金是否到位的约束,近两年来每年都有六七百万户微小企业诞生。他认为,无论是简政放权、司法领域的改革还是其他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诸多改革都会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三,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红利正在积蓄。邱晓华认为,过去开放的红利是通过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制造,而这个动力已经减弱。今天,中国正在通过“走出去”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全球配置资源,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创造新的开放的红利。“‘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就可以实现中国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其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释放创新红利。“近年来为创新家提供更好文化、制度、投融资保障的氛围正在形成。”邱晓华表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力证。而随着上市制度的调整,必将极大推动创新。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为下一轮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早日到来,与会学者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在向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分析工具提出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面对当前颇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新常态条件下的理念和分析工具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担负起反周期和调结构两项功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不再只是稳增长,而必须同时兼顾调结构、保就业、防风险等多元目标,将有限的宏观经济的调控资源分散到各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阵地上去。

报告同时建议,“高度重视大改革、大调整以及新常态时期所带来的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问题”。一方面要在中期采取促进改革、重构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来提高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效率,但另一方面还必须创新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和工具,适度采取非常规宏观经济政策和过渡性政策安排。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