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养老基金入市有何影响

 时间:2015-07-02 09:42:00 |  记者 郝帅 | 字体:【 】| 阅读: 134

“久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养老基金入市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6月29日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稿(以下简称《投资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投资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合计约3.55万亿元。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两万多亿元。

按照养老保险基金30%的入市比例,进入股市的资金将达到数千亿元。这对于股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告诉记者,“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长期投资,将对股市起到稳定性作用。”

养老基金入市意在托市?这是误解

养老基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将养老基金投资于市场,可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作用,但是,由于股市风险大,老百姓的养老钱经不起半点闪失,所以,养老基金入市一直存在争议。

这次公布的《投资办法》则允许养老基金按照一定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如果从盘活养老基金、拓宽基金来源,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的角度去理解,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问题是,当前股市处于2007年以来的新一轮牛市中,从年初股指一路飙升时的万众欢欣到近两周的万众揪心,一些盼望股市走牛的股民和机构对政策变动极为敏感。

而在股市震荡关头,《投资办法》允许一部分养老基金入市的消息引发了普遍关注。如果《投资办法》被通过,按照其养老基金入市的上限30%计算,未来将有6000亿元以上的资金能进入股市,这被一些股民理解为“托市”。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托市的理解不很全面。“第一,养老基金没有托市的职能;第二,没有托市的能力。”养老基金是一个保障基金,是在养老金收支过程当中,暂时结余的一部分钱,不是投资基金,更不是风险投资基金,这笔钱不是用来投资的,更不可能用来托市。

“30%是入市金额的上限。不是说入市资金一定要达到上限。”金维刚向记者强调,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因此养老基金投入股票的比例不会很高。

按照金维刚的解释,养老基金进入股市的比例不会过高,但沉睡在账户上的这笔钱能够进入股市,至少对于股市是利好。金维刚说,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市是一个长期投资,能对股市起到一个稳定性的作用。

“它不是短线炒作的资金,它是从长期的战略考虑来购买股票的,所以不会轻易抛售,最终可以获得长期收益。”金维刚表示,一些网友认为养老基金进入股市意在托市,是一个误解。

金维刚指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不是来托市的,它本身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投资来保值增值,否则那么多钱放银行里面会导致贬值。通过市场化运营改变这种状况,养老基金有内在的要求进行市场投资。

如何管控风险

客观地讲,养老基金缺乏有效保值增值手段是其被诟病的一个原因。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在2015年两会上指出,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存银行,好处是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问题是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收益率还低于CPI,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贬值的状态。

“去年养老基金累计节余达3.55万亿元,过去为了确保基金安全,国家规定养老基金暂不进入市场投资,主要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多年来养老基金99%都存在银行。”金维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企业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7%、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超过8%。“而去年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只有2.9%,低于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因此,养老基金入市,主要目的是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那么入市后如何防控风险?《投资办法》给出的制度设计是,明确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各自权利、责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投资办法》规定,委托人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受托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是市场化的,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和投资经验的金融机构。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