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坚守司法良知原则”应入法

 时间:2015-07-06 14:17:00 |  郝银钟 | 字体:【 】| 阅读: 120

当前,人民法院组织法正在筹划修订之中。笔者强烈呼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坚守司法良知原则率先入法,为法官队伍建设注入新观念、新视野、新方法、新活力。

“良知是人类必须坚守的不可或缺的堡垒”,丧尽天良始终为人类伦理所不齿、国家法律所不容。在司法领域,司法良知则被认为是法律之上的“天理”、“公理”,也往往称之为“理性之法”。

古人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坚守司法良知更成为法官的职业天条和安身立命之根本,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任何案件中践踏司法良知。这是因为法治秩序的维系和司法公正的生成都完全依赖于司法良知。纵观古今中外的杰出司法者,无一不是德高望重、不畏权势、不计得失、济世安民的司法良知捍卫者。尤其法官“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可谓位高权重。如果裁判者自身缺失良知,或在诱惑、干预面前丧失良知,甚至铤而走险践踏良知,那么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堡垒已然形同虚设,且往往会变异为“合法的司法专横”,接踵而至的法治崩溃、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社会动荡等悲剧将会摧毁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切美好价值,其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教训之深刻,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和想象,堪称祸国殃民。正因为如此,周强院长反复强调:要引导干警增强司法良知,始终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显然,坚守司法良知,已经不仅仅是法官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而更应当提升为法官信奉终身的宪法法律之原则。

对法官之良知及人格的高度信赖,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司法规律之要义。一些国家将坚守司法原则确立为宪法法律原则,并逐步确认为国际准则。韩国宪法第103条规定:“法官根据宪法和法律,凭其良知独立审判。”日本宪法第67条第3款规定:“所有法官依良知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本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当今多数国家在宪法法律中将良知与法官联结在一起,并使之成为法官制度的核心要素和国家法治体系的支柱性体制机制。法谚道:“法官是会说话的法律。”在司法体制中,法官扮演着连接抽象法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这一重要角色。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法官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那么宪法法律就是一纸空文。因此,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作为法律的权威解释者和裁断者,法官的良知成为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障,故唯有法官职业是最能体现“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法律行当。“对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所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简而言之,与其他法律职业相比,法官职业最本质的特征是良知比法律更重要、德行比技能更重要,前者始终被视为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上述要义恰恰是人类社会对司法规律的经典阐释和深刻揭示,并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司法制度发展的路线图和航向标。

坚守司法良知,是司法的战略性、源头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工作,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支柱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就必然会失去司法改革的应有维度和力度。实践中,往往惯行着一种似是而非的司法理念:衡量法官职业行为的刚性尺度,核心是合法性审查。只要裁判合法,法官往往就会被评价为胜任职责;而司法良知被认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品质,难以把控和量化为评价标准,因此不宜作为法官考评的刚性指标。在学界和传统法学教育观念中,这种学术主张仍然大行其道,致使法官的司法良知评价被严重边缘化,时至今日也没有把坚守司法良知提升为宪法法律原则。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和实际做法表面上看是在强调依法办事,而实质意义上则是冷冰冰的机械司法,也为那些打着合法的幌子而肆意玩弄法律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实践反复证明,对于那些缺失良知或良知泯灭的人来说,知识越多、能力越强、水平越高,对司法的破坏力也必然越大、对法治建设的危害也会更加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司法不公,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许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专业知识,凭良知就能明断是非,但一些案件的处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

在法官职业素养体系中,相对于司法技能和知识水平,司法良知显而易见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这一“理性之法”失去宪法法律的保障,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司法良知就会让位或缺位,法官制度的发展也必然会陷入低层次的恶性循环,国家法治建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再走回头路。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需要进行深入且系统的理性反思。著名法学家史尚宽教授对此现象曾经进行了深刻剖析:“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利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格修养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坚守司法良知具有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司法改革浪潮中,审判独立宪法原则得到空前保障,“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时代背景下,突出强调坚守司法良知并将其作为基本原则进宪入法,对于完善司法保障体制和责任体系、增强司法公信力、促进法官制度健康发展更加具有极端重要性,必须作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当前,人民法院组织法正在筹划修订之中。笔者强烈呼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坚守司法良知原则率先入法,为法官队伍建设注入新观念、新视野、新方法、新活力。当然,坚守司法良知原则入法,必须与法官职业保障体制机制建设进行一体化推进,亦可适度超前布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实社会中,法官不是超人,但却承担着超人般的法定职责、道德义务和工作压力。如果没有完善的职业保障体系作后盾,审判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在诱惑、干预或者困扰面前就会受到冲击,法官的职业尊荣和社会公信力就会受到严重贬抑,整个司法体制机制就会扭曲变形,“劣币淘汰良币”的逆淘汰机制在司法领域就会大行其道,这种制度性扭曲会让很多司法者难以独善其身,司法良知必然就会被置于异常危险的境地。显然,坚守司法良知入法易,但全面贯彻落实难,关键是必须大力推行与之遥相呼应的司法保障配套措施改革,否则就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教授)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