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如何有效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问题

 时间:2015-07-09 10:29:00 |  赵荣华 | 字体:【 】| 阅读: 164

“一把手”是在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重要作用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对“一把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个焦点、难点问题。基于此,探讨强化“一把手”监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把手”监督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一把手”身居要职,地位和身份都比较特殊,监督难问题客观存在,其原因也是多层次的。

特权思想作祟。剖析“一把手”腐败案件发现,特权思想是其腐败根源。一些“一把手”个人主义突出,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差,不把纪律和规矩当回事,对权力缺乏敬畏,加之其是单位“主心骨”,任务多、压力大,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极易集权、揽权、创权、任性用权。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价值观扭曲、权力观错位、个人私欲膨胀,最终走上腐化堕落之路。

制度约束不力。现行的制度体系中,一些制度由于出台时间久远,没有得到及时修正和完善,实用性不强;一些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制度本身具有滞后性,这就给“一把手”权力寻租和滥用提供了空间。此外,由于强化“一把手”监督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针对“一把手”的监督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真空”。

监督职能虚化。由于“一把手”位高权重,对班子成员考核评价、职务晋升等有较大发言权,班子成员往往不敢、不愿监督,放任“一把手”任性用权,导致其决策失误,甚至违纪违法。同时,由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改革未到位,监督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和利益往往在同级“一把手”的领导和控制之下,缺乏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保障性,同级监督软、上级监督远成为客观现实。另外,一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履职困惑,拿不出有效举措,陷入自身“不能、不会”的被动局面,监督力不从心。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问题应有之策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问题,要破立并举,对症下药,让其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强化思想引导。要让“一把手”摒弃特权思想,首先要加强“一把手”的思想引导,疏通“一把手”的思想障碍,让“一把手”正确对待监督。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加强对“一把手”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

扎牢制度之笼。要用“制度理性”遏制“权力任性”,通过制度完善划定权力边界,厘清职责职权,明确底线红线,让其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运行。要针对征地拆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制定规范细致、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堵住制度漏洞、织密制度之笼;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形成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要理顺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构建立体监督网络。

注重财产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行官员特别是“一把手”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既能有效预防“一把手”腐败,又可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纪检监察机关在抽查核实官员财产申报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一把手”的抽查核实比例,督促如实申报,提升监督实效。

严格执纪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强化“一把手”监督,首先要突出问责,坚持抓早抓小,做到执纪必严。要严格对照“两个责任”规定的“九种”重点追责情形,切实做到“一案双查”。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行为,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同时及时通报曝光问责情况,增强震慑效应。要将执纪问责情况纳入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倒逼“一把手”落实责任。

严查腐败案件。要真正给“一把手”以心灵震撼,就要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唯有查处,才能警醒“一把手”谨慎行事、规范用权。在查办“一把手”腐败案件的过程中,要坚持无论涉及到谁,无论其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因“一把手”身份特殊而畏惧、退缩;要注重分析“一把手”腐败案件的特点,探索“一把手”腐败案件的作案、发案和破案规律,掌握查处“一把手”腐败案件的方式和途径,提高“一把手”腐败案件的发现率和查处率。

(作者单位:中共永川区纪委)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