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人民币国际化引领国际金融改革

 时间:2015-07-24 09:44:00 |  记者 张君荣 | 字体:【 】| 阅读: 148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参与度越来越深,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近日,“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学者参会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贸易大国,产生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需求;当下,中国成为对外资本输出大国,催生了国际贸易对于人民币的新需求,人民币将沿着可结算、可投资、可储备的历程,逐步实现国际化,并且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引领作用。

配合经济与金融转轨节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认为,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引进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首席代表阿尔弗雷德·席普克表示,多种指标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迅速。例如,人民币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使用程度增强,使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国家越来越多。

2014年,人民币已经超越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有望在两年之内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目标。

对于如何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认为,应秉持三个原则。第一,要维护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第二,要看到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第三,要配合经济与金融转轨的节奏和步骤,积极应对转轨所带来的问题。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

与会学者认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提供的两份重要的国际公共物品。二者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所说,“一带一路”倡议将激发人民币的市场诉求,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就“一带一路”,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给出了一组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4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完成“一带一路”的构想,需要10万亿美元左右的投资。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出资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陈雨露说,应当从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四个方面寻求有效突破,同时必须依靠国内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并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共商、共建、共享的最大公约数。

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学者归纳出三项可操作的基础工作。第一,要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习惯,避免未来发生过高的货币替代成本。第二,中资金融机构应对沿线国家对外大宗商品贸易提供人民币的支持和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第三,发展大宗商品人民币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产品,为进出口商提供必要的风险管理平台和手段。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夏斌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世界经济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矛盾所在。2008年首次G20峰会的召开,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步入重新完善和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世界需要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

数据显示,25年前,新兴国家的储备货币持有比例是35%,如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77%。在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亚辛·安瓦尔看来,出现这样的变化,“亚洲,尤其是中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对恢复全球经济增长信心、重塑经济发展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也会促进私营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倒逼全球银行业的改革。

席普克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产生引领作用。他解释,国际货币体系的实质是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一系列安排,利用贸易与金融交易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然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完美,例如调整机制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全球很多国家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资本流动方面存在重大的波动,导致汇率不断波动。美元单一货币占霸权地位也存在弊端。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无法适应近20年来跨境金融流动的迅猛发展。

他同时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贸易方面,也体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引领作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安全资产需求供给不足,让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特别提款权’,有利于‘特别提款权’成为参与定价的安全资产,进而推动其改革。”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