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再一次强调了对“利益调整”应该保持的正确态度:“要引导干部群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看问题,认识到改革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充满活力的必由之路,讲大局、顾大局,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有学者总结,中国的改革,之前是“帕累托改进”:一定会给某个群体带来好处,同时不伤害其他任何群体。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则变成了“卡尔多改进”:即用总的改革收益,补偿一部分可能在改革中受损的群体。这是改革绕不过去的进程。利益分配就好像分蛋糕,如果分配机制不合理,有的人干得多拿得少,有的人则“无功受禄”,那么长此以往,谁还有积极性去做大这块蛋糕?所以,改革对部分群体造成的局部阵痛,相比不改革所造成的社会整体停滞,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行利益分配机制的深刻调整,恰恰是改革的难点。利益调整,是改革绕不过去的“硬骨头”,对于此,认识必须清醒:深化改革,是中央定调的方针政策,必定大刀阔斧地持续推进;利益调整,则是推进改革的必由之路,更不存在曲折迂回的余地。
既然利益调整不可避免,就不必畏惧前途;改革必然头绪纷繁,就不能怠惰当下。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需要胆识与魄力,也需要智慧与胸怀。与其在改革大潮前畏葸不前,倒不如认清历史大势,别再紧握手中利益,主动融入时代进步的主流;与其对利益调整百般恐惧,倒不如想想如何把调整的摩擦降至最低幅度。就好像为了头顶的一抹蓝天,要关停企业、产业转型、引导劳动力、改变政绩观,这都是深刻的利益调整,但既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已成为时代要求,认识困难并解决困难,才是应有的担当。
“变则通,通则久”,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永葆活力,就得不断自我变革求得新的动力,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推进。今天的大局,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路不是坦途,却是历史的正道,利益调整作为其中的大文章,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答题者,我们的答卷,不能辜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