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届时还将邀请外国领导人和有关嘉宾参加。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09年建国60周年,我国共举行了14次阅兵,均为国庆阅兵。而今年即将举行的大阅兵是首次非国庆节的大规模阅兵。这次阅兵的主题是回顾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的担当。抗战胜利日与国庆阅兵有何区别?历次阅兵中有哪些鲜明特点?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军史专家姜廷玉,为网友做回顾与解读。
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过14次阅兵,全部为国庆阅兵,而9月3号举行的阅兵是首次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抗战胜利日阅兵与国庆阅兵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们要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姜廷玉: 阅兵它是一个重要的礼仪。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总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今年9月3号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举行胜利日阅兵在我国这是第一次,胜利日阅兵和国庆阅兵的不同之处是:国庆阅兵侧重的是庆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胜利日阅兵重在纪念,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它的不同之处。
胜利日阅兵它主要是纪念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它主要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我们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所以,这一次胜利日阅兵的主题和我们胜利日活动的主题是一样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通过胜利日阅兵我们来回顾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来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使我们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更好地开创未来。也向世界展示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和新面貌,同时也向世界是一种宣示,就是宣示我们中国,我们中国的军队,有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二战战后的秩序和胜利成果这种坚强的决心和意志。
中国网: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举行了14次的阅兵,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来,您能否给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这14次阅兵的具体情况,而且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14次阅兵中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呢?
姜廷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一直到2009年国庆60年阅兵。在1949年到1959年这个期间,我们先后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196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决定,根据勤俭节约建国的方针,今后“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大庆的时候举行阅兵。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阅兵就停了,所以,以后24年没有举行阅兵。一直到1984年,中央才做出恢复国庆阅兵这个决定,在这之后举行了1984年的国庆35周年阅兵,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2009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所以,在文革前举行了11次阅兵,新时期举行了3次国庆阅兵。这些阅兵它都展示了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绩,激发了部队的战斗热情,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通过这14次国庆阅兵,我们可以看出,我军和整个国防建设的发展、进步、提升。同时,也反映了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从简陋的缴获的武器发展到现代化、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另外从这些服装也可以看出我军的发展变化,由当年开国大典那种布的简易服装,后来逐步发展为1955年授衔服装,2007年以后的新军装。军装的变化它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升。另外,从我经历过的这几次阅兵来看,一个是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是建国50周年阅兵,再就是建国60周年阅兵,从这个阅兵来说,规模是越来越大,武器装备是越来越先进,整个阅兵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振奋人心,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期盼值很高,都希望阅兵越来越好。
中国网: 其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和人民军队也曾举行过四次阅兵。这四次阅兵分别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举行的?在我军阅兵史上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姜廷玉: 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贯重视阅兵,因为它能够体现人民军队建设的风貌,也能够激励部队的斗志。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们人民军队举行了四次比较大的阅兵,一次就是1931年11月7日,当时在江西瑞金,为了庆祝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也是为了庆祝当时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所以,当时就在瑞金举行了红军阅兵,一部分红军部队参加的阅兵,毛泽东、朱德等红军、苏维埃领导人都检阅了受阅部队,这是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它展示了当时红军建设的风貌。1933年的“八一”,又举行了第二次阅兵,当时确定八一为红军建军节,也就是后来的人民解放军的节日。所以,后来庆祝八一建军节也是在江西的瑞金举行了阅兵,当时毛泽东、项英等红军领导人检阅了受阅部队,这就是我们第一次举行的建军节阅兵。这一次阅兵在当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这次阅兵也是按照阅兵式、分列式程序举行的。就是阅兵以后,我们红军就赴前线进行反围剿斗争。第三次阅兵是1944年的11月份,当时在延安组成了南下支队,以359旅为主组成了南下支队,准备到南方去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南下支队出发之前,毛泽东、朱德等检阅了南下这个八路军部队,这是我们抗日战争时期举行的唯一一次阅兵。所以,这次阅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反法西斯阅兵。这次阅兵以后,南下的支队就开赴南方到广东、广西、湖南一带去开辟抗日根据地,在这次阅兵式上,毛泽东还讲了话,南下支队的负责人王震还带头宣誓,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比较隆重的一次阅兵,也是唯一的一次阅兵。第四次阅兵就是1949年3月,当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从西柏坡进驻北平,到达北平的当天,就在北京的西苑机场举行了阅兵。这次阅兵当时四野的部队,就是41军的一部分参加的阅兵,这次阅兵不但有了陆军这个部队,而且还展示了坦克、装甲车这些装备,当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这些中央领导人乘车检阅了部队。所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唯一一次阅兵,这一次阅兵也为党中央奠基北平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也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中国网: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的一个图片的集合,据我们了解,这次阅兵时长是两个半小时,是新中国国庆阅兵时间最长的一次了,这次阅兵有哪些检阅程序?为什么当时受阅的武器装备被称为“万国牌”呢?
姜廷玉: 开国大典阅兵是我们新中国第一次阅兵,当时因为没有经验,虽然在建国前搞了一些阅兵但都是局部的,这次要全方位地展现我们部队的阅兵,庆祝开国大典。当时,关于搞这个阅兵方案征求了很多意见,也参考了苏联的,包括过去一些旧军队的阅兵,最后形成这么一个阅兵方案。阅兵方案它基本就是检阅式、分列式。检阅式就是领导乘车检阅部队,分列式就是部队分别列队通过检阅台,就是通过天安门城楼。所以,这一次阅兵程序也奠定了我们新中国阅兵的基础,形成一个蓝图。以后的国庆阅兵只是方队的多少,武器装备的多少,程序基本还是按照这个程序。
这一次阅兵和武器装备都比较杂,因为我们大家知道,过去有一首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大多是缴获的,缴获敌人的装备来武装我们自己。所以,当时据统计,就参加开国大典阅兵这个武器是110多种,80多个型号口径。这些武器来自24个国家90多家工厂,所以,有人称这次阅兵叫“万国武器展览会”。这次阅兵上用的很多步枪是日本的三八大盖,检阅的飞机有美国的P-51,阅兵的坦克是日本的老头式坦克,枪也有捷克式的机枪。所以,开国大典阅兵汇集了这么多国家的武器装备,我们都是缴获来的,所以叫做“万国牌”。
中国网: 那每次阅兵受阅的人数和方阵都是备受关注的,我们知道历史上,在1950年阅兵人数是最多的,在1957年阅兵人数是最少的,那么每次阅兵它这种受阅人数和方阵的变化它的标准是什么?传递出了怎样的信息呢?
姜廷玉: 基本上每次阅兵受阅部队的数量都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包括增加的军兵种,武器装备。1950年国庆阅兵人数最多,当时的情况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要不要阅兵当时有不同的意见,到了10月初,包括9月份中央都在研究抗美援朝的问题,有的说不举行阅兵,但中央还是决定要阅兵,通过阅兵来宣示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的能力。所以,1950年受阅部队就比较多,2万多人。参阅的部队就比较多,在受阅上,朱总司令专门发表讲话,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来捍卫国家主权安全。这次阅兵以后,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就做出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0月9号人民志愿军就渡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以,这次阅兵有特殊意义,反映了当时的形势。
1957年的阅兵,这个时候国内的形势比较好转。另外,我们阅兵越来越有经验了,阅兵注重的是精。所以,1957年就8000多人,这在文革前阅兵当中是人数比较少的一次。
中国网: 在历届阅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在1951年的时候就出现了“骡马拉大炮”的现象,在1953年的阅兵又出现了“拖拉机拉大炮”的现象,那么这种形式的出现它的原由是什么呢?
姜廷玉: 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包括牵引力量的发展变化。像1951年骡马拉炮,简称“马拉炮”,这时候一部分我们是用汽车牵引的,一部分就是用骡马牵引的,因为炮得有牵引力才能拉得动。这一次采用骡马拉炮不是因为我们的汽车牵引力不够,而是故意设置了骡马拉炮这个情况。通过这个来反映,我军武器装备由人力,就是马拉炮向机械化转变,就是一部分是机械化,一部分是骡马化,这两种现象出现,处于这种转化时期。1953年出现了拖拉机拉炮这种有趣的现象。当时是榴弹炮,榴弹炮的重量比较重,也比较长,一般的汽车是牵引不动的,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重炮牵引力量,所以就运用了一部分拖拉机来拉炮,这也反映了我军装备的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牵引力量还需要不断地发展。
中国网:阅兵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事演习和部队建设的重视,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风貌的不断更新,国庆阅兵的参阅要素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丰富,增加女兵方队、多民族民兵方队、公安部队、海军陆战队,撤销骑兵部队、出现将军领队等等,这些要素的调整在当时透露出什么信息?具有哪些时代意义?
姜廷玉:14次国庆阅兵,方队在不断地变化,就是参阅部队不断地变化,也就是参阅要素在发生变化。从14次国庆阅兵来看,开国大典阅兵在方队里第一次出现了海军和空军受阅的部队。所以,这反映了在我们人民军队的行列里,第一次出现了海军和空军。1950年受阅部队出现了军事院校方队,就是南京军事学院,这反映我军随着发展更加重视知识化。后来又出现了公安部队方队,伞兵部队方队。原来从开国大典一直到1954年骑兵是我们受阅方队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队,1954年阅兵以后,骑兵方队就不再参阅了,这反映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部队的主体就不再是人民解放军行列里的一个主要的兵种了。
国庆35周年出现了女兵方队,国庆50周年出现了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队,还有其他一些部队,就是说60周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别是女民兵方队和其他一些。受阅元素的变化,方队的变化反映了我们人民解放军,国防力量的发展变化。有些军种、兵种在受阅部队中消失了,有些新增加了一些元素,新增加的一些方队,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一些新军兵种的出现,阅兵它不但是阅兵,反映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
中国网: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历届国庆阅兵上的武器装备的变化,从开国大典阅兵上“万国牌”的武器装备到2009年已经近90%的武器装备都是我国自行研发的,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姜廷玉:这个变化就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我军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建设它的不断提升。从开国大典的“万国牌”武器后来到了1954年国庆5周年阅兵的时候,这时候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了,这个时候阅兵武器装备的型号、口径基本是统一的,因为我国这时候仿制了苏联的一些武器装备,引进了一些苏联的武器装备。这反映了我国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加强。
到了1959年,我们基本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发武器装备,制造武器装备。像1959年阅兵的“59式坦克”,当年设计,当年生产,当年参加阅兵。当时受阅的6种型号的火炮当中,有5种是我们自己制造。当时的枪械冲锋枪、步枪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制造武器,反映了我们武器装备水平的发展。
到了国庆35周年阅兵,我们大部分武器都是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这次阅兵上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国产战略导弹的亮相,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50周年的阅兵,当时是四大军兵种的战略导弹,陆海空二炮同时亮相。从飞机来说,我们的水平也非常高,当时是陆军、海军、空军飞机同时升空,比翼齐飞,这反映了武器装备的变化。
到了国庆60周年的阅兵,我们大部分都是新式装备,也都是我们自行研制制造的,在这次我们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占了一大部分,像无人机、飞机加油机、新型战略导弹。从国庆阅兵受阅武器装备来看,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防工业的提升,部队武器装备水平的提高。
中国网: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再次回到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抗战纪念日阅兵。21日,国新办举行的关于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就阅兵的总体安排、阅兵方队组成情况、外军方队邀请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次阅兵备受瞩目的装备方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尤其在发布会上介绍到了一个数据,就是84%的国产主战装备即将亮相,那么这个84%的装备数据又将传递出怎样的信息呢?
姜廷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阅兵,说这次的武器装备是备受大家关注的,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这次50个受阅方队包括梯队当中有27个是装备方队,那么在27个装备方队中有84%是国产的新型装备,就是说这一次新型的装备很多。就从空中梯队来说,这次是200多架飞机,10个空中梯队,这里面有领航机、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还有加受油机、无人机,这些都是我军的新式装备,另外也是装备部队的主战装备。随着信息的发布,这些装备逐步地都会公布出来。一些新式的战略导弹也将在这次阅兵上亮相,新式的火炮战车、坦克车辆这些主战装备都体现了我军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
另外,这次装备方队和步兵方队比例,27个装备方队,11个步兵方队,比2:1还要多。从建国以来国庆阅兵看,开始都是步兵方队多,装备方队少,随着发展,装备方队逐渐增加,步兵方队逐渐减少,这也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我们现代化战争水平的提高。
中国网:那么这次阅兵除了装备以外,还有哪些看点?尤其今后是否抗战纪念日阅兵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阅兵?
姜廷玉:大家很期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认为,亮点、看点主要就是刚才讲的武器装备是第一个亮点、看点,大家比较关注关心的。
还有就是这次抗战老兵方队大家一定很关注,这是在我们国家阅兵上第一次,因为由两个方队乘车,包括抗战老兵及他们的后代,还有支前模范,这反映了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老兵的敬重,也是对抗战老兵、后代的一个敬意。支前模范、支前代表的参加反映我们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当中英勇支前,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靠人民支援永不忘。这是第一次有抗战老兵方队。这是第二个看点。
第三个看点,外军方队。截止目前,这次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国家派出方队和代表,来参加受阅,这也是在我们国家阅兵史上第一次,大家也比较关注。5月9号俄罗斯那次阅兵,我们中国派出了方队参加,当时在俄罗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想这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大家关注看的一个亮点。
这次的将军领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在14次国庆阅兵史上,1955年我们人民解放军授衔,第一次出现了将军领队,这是第一次。一直到1957年,1958年,1959年,所以,将军领队是我们阅兵的一个传统。这次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将军领队,陆军、空军都有,有的集团军的首长、军长亲自带队,特别在10个英模方队都有集团军的首长、领导亲自带队。
另外,据透露,空军一些军职干部亲自在空中指挥,有的亲自在空中驾驶飞机受阅,像60周年阅兵的时候,只有师长驾飞机在空中受阅,这次由军级干部,将军们驾机空中翱翔指挥部队,这也就体现了我们军队高级将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来接受检阅,来体现我们军队能打仗、打胜仗这种强军目标。将军领队是一个看点。
姜廷玉:还有这10个英模方队,这在我国阅兵史上第一次集中了这么多的英模部队组织这个方队,在以前的国庆阅兵当中也有英模部队的代表,但是它不是组成一个方队,只是在其中,像这次“狼牙山五壮士”所在部队的代表,新四军“刘老庄连”的代表,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部队的代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英模的部队都有代表参加,这也体现了我国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对这些英雄部队他们在抗日战争所立下功勋的一个肯定,这有利于鼓舞部队的士气。
还有一个看点,就是这一次的女兵受阅部队,就是说虽然以往我们也有女兵受阅,在开国大典上就有部分女兵,但真正有女兵方队是在国庆35周年阅兵,女民兵方队那是在国庆60周年阅兵。这次三军仪仗队,女兵是第一次参阅。在2400人军乐团合唱团当中还有女兵的副指挥,女兵的乐手,这都是一些看点、亮点。这次还有女飞行员驾机升空。所以,这次女兵受阅我想也是一个亮点,也是看点。
整个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看点、亮点还有很多,这些必将吸引更多的国人,吸引世界的目光。我想通过这次来阅兵,对于缅怀抗日英烈,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激发我们大家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中国网:您觉得它会成为常态化阅兵吗?
姜廷玉: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把“9·3”作为抗战胜利日来纪念,这一次是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我想阅兵会常态化,但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每年都搞胜利日阅兵,我想也会和我们的国庆阅兵一样,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我想这十年就是抗战胜利逢十整年会搞胜利日阅兵的,来纪念抗战的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