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健康、活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甚至衰老和死亡。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机体细胞和最基本单位,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机体是否健康和执政之基是否稳固。基层就是党建工作的细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细胞工程”。
推进党组织全覆盖行动。探索有效的组织覆盖方式,按照有网格就要有党员,有党员就要建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发挥作用的“三有”要求,使党组织建设在“网”中强化,党员作用在“格”中发挥。注重发挥每个网格长、党小组长的引领作用,搭建起治安联防、疏通情绪、排忧解难、提供贴心服务的最直接平台。目前,全区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已经超过1/3,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的双促进。突出社区特色党组织建设,在全区推广以优秀退休党员名字命名的“仁书”“爱民”“雪峰”等“特色党小组”创建活动,通过建立“炕头党小组”“楼洞党小组”“店铺党小组”等形式,在居民生活社区的最前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既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更展现了党员时代风采。强化非公党组织“三好三强”型党组织创建,充分发挥其党员和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自身建设、服务发展好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中,初步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可喜局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班子不健全、党费收缴不及时、组织生活不正常等突出问题。
推进服务载体创新行动。注重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各街工委积极开展在职党员服务日活动,推行“双岗双评”、积分管理等制度,将在职党员纳入群众年度考核监督体系。凝聚整合社会力量,指导基层党组织通过实际行动,感染凝聚有各种特长和有服务意识的党员、居民以及有社会资源的社会团体,打造“服务社会、为民解忧”服务平台。目前爱心车队、义务巡逻队、社区妈妈服务队、夕阳红舞蹈团、雷锋爱心小分队、省义工联盟鹤岗分会的党员积极组织活动,不断传递正能量,把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体现得更加具体。深化干部下基层体验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活动,推进“蹲点基层接地气、角色转换连民心”主题活动,促使机关党员干部每星期抽出半天以上的工作时间,深入项目、基层、一线,树立了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推进能力锻造提升行动。选优配强办事处班子和队伍,在社区支部试点设立专职抓党建副书记,明确格长“一岗双责”职责,发挥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居民事物代办、矛盾纠纷化解等作用。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周五大讲堂”等载体,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大党员监督管理力度,突出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和改进了流动党员管理。
推进规范阵地建设行动。加大场所建设力度,区委、区政府以多种方式,对标准低、面积小、条件差的社区逐步进行改造提升,两年来筹资900余万元建设改造了4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活动阵地问题。提高各项经费标准,积极探索“以奖代投”模式,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和党建活动经费标准,基本上解决了活动经费问题。精简规范基层工作内容,对社区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排查,集中规范基层代办、盖章等事项,压缩面向基层的会议、台账、材料、报表等,为基层减了压。
推进星级评定“四百”行动。结合市委开展的“党旗飘鹤岗党组织星级评定”活动,在社区“特色党小组”创建的基础上,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办百家事”的“四百”行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由社区党支部负责,组织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志愿者、网格党小组和格长以及机关干部,深入群众、入户走访,记好民情日记。“解百家难,办百家事”,根据走访调研结果,对小区物业、公共服务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生活存在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对需要长期帮扶的困难家庭与其结对子帮扶,既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又聚合力、添活力,增加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