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作风问题,提出“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目标要求。“三严三实”从讲政治、守纪律、立规矩的高度,严明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指明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阐明做官做事做人的内在联系。“三严三实”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一柔一刚的紧密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拓展、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努力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
作风建设高标准严要求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从改进作风、管理队伍的着眼点,到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着力点,“三严三实”对作风建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三严三实”始终贯穿“严”的主线,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对党员干部做官、做事、做人严一点,既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也真诚关心爱护、真正帮助激励。
“三严三实”针对性、指向性、原则性、指导性很强。从做官看个人干净,“三严三实”核心是严于用权,前有“严于修身”的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的思想教育柔性约束,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后有“严于律己”的纪律法律刚性约束,一柔一刚前后夹击,自律他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做事看敢于担当,“谋事要实”侧重领导层和决策层脚踏实地谋划事业和工作。“创业要实”侧重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承担责任,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和创造实绩,带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做人看对党忠诚,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严三实”是严实内在的辩证关系,是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把做官、做事、做人的内在联系和行为取向,落实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标准要求上。
引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十八大以来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抓作风、纠“四风”,党内法规配套跟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作风切入、拿作风开刀,聚焦“四风”猛击一掌,打到了七寸。“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接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盯重要领域、重要问题、重要节点以及作风建设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特点,以上率下,持续发力,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专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风问题和党性问题一起解决。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但是,不良风气积习甚深,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基础还不牢固。
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呈现旋转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态势,表现为由表及里的“不敢”、“不能”、“不想”层面,进入全面推进、不断深化新阶段。“不敢”是面上有所收敛的胆量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和震慑力,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使一些党员干部怕查处怕曝光,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是外在的机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铲除权力寻租的腐败土壤,让想搞腐败的人,止步在“不能”层面。“不想”是内在的思想问题。是对理想信念和党性宗旨的修心修身、修养修炼,这是极高的思想境界。“三严三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向基层延伸,破解“上紧下松”、“内热外冷”等难题,把不敢、不能、不想的思想教育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贯穿改革发展实践永无止境全过程,引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促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作风建设已经形成的严格标准、严厉措施,能否落地生根?有人认为作风这根弦绷得太紧,易出现“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工作没状态”、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贯穿始终。反腐败斗争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问题相当顽固,易于反复。抓常,就是作风建设经常抓,形成常态化。作风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三严三实”把管事、管人、管思想、管作风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夯实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思想基础。抓细,就是要着手小处细节。腐败多从小事开始,从送月饼、送贺年卡等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长,就是长久抓、持久抓。要从长远着手,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坚实支撑。“三严三实”汇聚起抓常、抓细、抓长的强大正能量,促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海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