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用好用活“关键一招”

 时间:2015-09-18 09:44:00 |  于品 | 字体:【 】| 阅读: 148

在9月1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改革开放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的基本国策和长期坚持的战略;而且准确地把握了改革与开放的内在逻辑联系,即开放倒逼改革,开放需要改革,开放促进改革。

开放倒逼改革。这是“改革必然要求开放”的基本内涵。“文革”结束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派出了多个经济考察团出国、出境考察,其中考察的不仅包括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在走出国门看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人发现了与外部世界的差距,由此带来强大的危机感,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也在不断证明,只有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著名经济学者常修泽曾将中国的改革分为“内源性”和“开放倒逼式”两种类型。其中,以经济特区的成立、中央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经出现了三波开放倒逼改革的高潮。现在,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将会使我国外资外贸领域、经济领域乃至政府体制、社会体制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开放要求改革。这是“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应有之义。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30多年间,中国依靠改革,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带来了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这说明: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开放也必然需要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体量的迅速增大,到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约10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于是,一些人认为开放得差不多了,认为没有继续开放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要了。有些人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开放过头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为此,全党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除障碍,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开放促进改革。“倒逼”是借用外部压力导致的内部调整,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相对而言,“促进”则是一定程度上地自发调整与完善。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中扩大的开放与改革是内在统一的一个整体,甚至可以说开放本身也是一种改革。这种互融共存的关系使得双方的调适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不仅需要开放倒逼出来的被动的改革,更需要开放促进出来的主动深化改革,这也是“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的题中之意。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面开放,随着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对开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开放与改革辩证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开放关系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应将“倒逼”转化成“促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制度和规则层面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与开放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继续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殷切期望。既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提出了要求,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上,一定要用好用活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努力推进中国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进展,取得新胜利!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