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三严”与“三实”辩证统一,“三干”与“三改”相辅相成。“严”是“实”的前提,“实”是“严”的目的;“干”是“改”的基础,“改”是“干”的保障。总书记提出的“四条要求”情真意切,为“三严三实”树新标;总书记提出的“三干三改”催人奋进,是“三严三实”再发力,进一步指明了践行“三严三实”的方法和路径。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鞭策自己,天天温习“严”“实”课,时时吟诵“干”“改”经。
标,要时时铭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对象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根本目标是要惠及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多数”。必须“严”字当头,“实”在其中;必须从严治党,务实为民。因此,专题教育进程的监督、成果的检验、成绩的评判,必须让人民群众当监督员、检验员、裁判员。这里,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和人民事业”这一标准。“党和人民事业”是我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源泉,党员干部必须时刻铭记一个标准,把“党和人民事业”始终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干,要事事坚持。为政之道,贵在落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开展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纲领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变为具体行动,关键在于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抓落实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的关键词和必修课。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在“三干三改”中,“三干”是前提。干,就要求我们一件一件去做、一点一点积累,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懈怠,要干出精神与斗志、干出速度与激情,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面对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面对精准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哪一项工作不需要实干?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迎来艳阳天,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只能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党员干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只要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就要拿出干劲来,在实干中建功立业。
改,要处处上心。在“三干三改”中,“三改”是保障。改,就要求我们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矩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见实效。党员干部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实现“两个百年”伟大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党和人民事业”这一标准,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利的,就当机立断、立马横刀,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改得越早越好,改得越彻底越好,切忌拖泥带水,更不能留下死角和尾巴。要始终坚持边干边改、在干中改、以改促干、干改结合,注重让“严”“实”的作风与具体的工作有机地融合。当前,全国上下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老虎”“苍蝇”一起打,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讲究精准狠。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在创新创业的征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如意,倘若一旦出现有损“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和行为,就要痛下决心改且一改到底,只要始终不间断地改正和持之以恒地整改,就一定能够干出成绩来、改出新天地,就一定能得到组织的认可、赢得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