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严于律己是对信仰的诠释

 时间:2015-09-24 14:41:00 |  罗世军 | 字体:【 】| 阅读: 135

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对自己人生理念的笃定,是自己和自己签订的一份契约。党员干部自他高举右拳宣誓的那刻起,就要去践行为民服务、为民谋福的精神信仰。期间会有挫折、迷茫、诱惑,但是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严于律己,抵制外界侵扰,因此严于律己是对信仰的诠释。

古时官员以饱读诗书,受圣人教诲,光耀门楣为精神支撑,牢牢坚守自己为官做事的信仰,虽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依然恪守清正廉洁的理念,甘守粗茶淡饭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东汉杨震清廉戒四知,夜以却金,清朝于成龙贫病交加殁于两江总督任上,宋代包拯、明代海瑞更是化身而成青天情节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曾经是信仰的代名词,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受尽酷刑的折磨和高官厚禄的诱惑依旧选择牺牲而不叛党;建设时期革命前辈不计得失、不争名利,吃咸菜、啃窝头,战风雪、斗干旱,建成了大庆油田等大批项目,涌现出铁人王进喜等大批劳动模范;改革开放之初,潮水般涌入的诱惑没有冲垮有信仰支撑的老干部。

但是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四大危险”有关于理想信念的信仰危险,因为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糖衣炮弹横飞,许多干部丧失信仰,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将入党誓词抛之脑后,追求金钱,生活腐化,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的现象突出,刘志军、朱明国就是叱咤风云的王林大师的忠实拥趸,其它听信大师指点迷津,“花公家钱请自家神”的事也是不胜枚举。追捧大师的背后基本都是没有做到严于律己,出于对自己问题的恐惧而从大师神话里找安全感,如同用毒品来麻痹自己的神经。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干部拥有信仰就会严于律己,即使人情世故的桎梏,现实生活的磨难,也照样坚守组织纪律和人格底线。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他们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生活简单甚至清苦,可是他们却完美的诠释了信仰,严格遵守着各项规定制度,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但是谁又能说兰考的防风林、东山的木麻黄没有意义;阿里地区的发展,葱绿的大亮山没有价值。而那些落马的老虎苍蝇,虽然珠光宝气、纸醉金迷,但是却提心吊胆,将平安寄托于鬼神,将人格交付于大师,他们幸福吗?活得有价值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产党员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面临的陷阱也越来越隐蔽,但是当一名共产党员用严于律己来诠释自己的信仰,就如同给自己装上了防腐拒变的金钟罩,诱惑再多也不能迷惑心智,陷阱再隐蔽也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因为坚定地信仰受到同志的认可,群众的赞誉,也才能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