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中,新增了五湖四海和以德为先的原则,而且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七条原则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党管干部,可见其重要性。
五湖四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湖四海的用人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中,新增了五湖四海和以德为先的原则,而且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七条原则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党管干部,可见其重要性。90多年来,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用干部就是要五湖四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更是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理解五湖四海的丰富内涵。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选人用人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五湖四海,原意在反对那种狭隘的地方乡土观念,强调人才选用地域上的宽广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和升华。五湖四海不只是指地域上的广泛性,还包括行业、专业、出身、性别、民族、宗教、党派等各方面的代表性和多样性,其本质要求是在选人用人上要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在结构上具有代表性、成分上具有丰富性、来源上具有多样性。五湖四海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激发党的生机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全党全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五湖四海是任人唯贤的必然结果。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强调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钱。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贤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五湖四海要求海纳百川、不拘一格,但并不是没有标准,其标准和底线恰恰就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而要做到任人唯贤,就必须五湖四海,这是因为优秀人才、好干部总是分布在各个领域、成长在各条战线,这里面有熟悉的,但也总有陌生的,有对脾气的,但也有总不对路的。任人唯贤,就是选用干部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不分地域,不论亲疏,不凭感情,不搞宗派,一视同仁,只看德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五湖四海,就是不问干部是哪里人、从哪里来,不管有没有交情、有没有关系,只看干部干得怎么样、能力强不强、品德行不行、肩膀硬不硬,公平公正公道对待每一位干部,让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我们党选人用人的全部历史证明,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贤是一体两面、互为条件的,任人唯贤就必然五湖四海,而只有五湖四海才能从者云集、人才辈出。
五湖四海是干部工作民主的重要体现。选人用人视野不够宽广,囿于少数人选少数人,干部选用机会严重不均,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痼疾。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习惯盯着“熟人”,倾向用“身边人”,往往用“上面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这里面有制度设计的原因,也有人性幽暗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而其切入点就是坚持五湖四海,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各个岗位上的干部都有干头、有奔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就是贯彻五湖四海原则的具体体现。要保持逆向思维,像陈云提出的,“我们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求贤若渴、举贤为先的心态走出机关、深入一线,走进群众、多跑“冷门”,广求俊秀、遍访英才,尽可能多地接触干部、掌握情况。着力打破干部部门化、地方化、单位化,坚决摒弃对干部简单贴标签、过度强调干部出身和专业的陈旧思维,切实改变有些部门干部调不出插不进、有些系统流不动提不起的现象,尽量使干部选拔任用的机会均等化。
五湖四海是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力量在组织,组织的力量在结构。五湖四海实际上讲的是通过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合理搭配以达到整体功能的提升,是组织学原理在选人用人上的具体运用。五湖四海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平衡性、相对性,因而要求班子结构具有各方面的代表性,旨在通过多元吸纳、适当照顾,达至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在选人用人上一般地不能要求个人是全才、通才,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通晓各方面的知识,而只要通晓一个方面或者稍微多几个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通过五湖四海的原则把这些人选出来、搭配好,就能形成通晓各方面知识的领导班子,就能够从集体中达到素质全面、功能完备。实践证明,一个领导班子、一个组织要有战斗力,就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原则,补齐短板、各尽所能,排出八卦阵、打出组合拳。
五湖四海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从实践动因看,五湖四海的思想是在革命时期党内不断批判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一再证明,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搞门客、门臣、门附那一套,其危害极大。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宗派、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推进,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经济上腐败的背后,是组织上搞以人划线、拉帮结派和团团伙伙。当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核心是端正用人导向,关键就是要大力弘扬五湖四海原则。只有坚持五湖四海,凭德才用干部、从实绩看德才,才能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不必担心老实人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利,不必面对“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不必费心费力找靠山、抱大腿、拜码头。
五湖四海是预防腐败、保护干部的必要举措。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单位久了,思维往往趋于迟钝,同时陷于各种利益关系的纠葛也越深,就越难以做到铁面无私、大刀阔斧、出淤泥而不染,而如果一个班子在地域、出身或其他某一个方面过于同质化,或者长期过于稳定,甚至形成某种形式的山头,则极易出问题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选人用人上坚持五湖四海,不仅有利于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而且有利于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有利于干部更超脱地开展工作。
总之,五湖四海是一种胸怀和气度,也是一种智慧和艺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五湖四海的视野、境界和气魄,把各方面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世无弃材、野无遗贤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