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2015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有学者表示,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则是中国在欧盟成员国中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和互利合作恰逢其时。中英关系正在开启“黄金时代”。
全球局势助力“黄金时代”开启
近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共同组织编写和发布的《英国发展报告(2014—2015)》提出,中英两国在投资与金融领域的合作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作为中国在欧盟内部重要的经济伙伴,英国深受中国投资者青睐,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逾400亿美元,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明进看来,经贸关系可谓中英双边关系的压舱石,正在助推双边关系在战略层面的进一步发展。
早在今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为中国农历新年发表贺词时,就将2015年定位为中英关系的“黄金年”。随后又提出未来5年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9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出席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期间,呼吁两国携手打造“黄金十年”,提议得到中方积极回应。外交学院教授赵怀普认为,这个提法反映了英国政府对发展中英关系、深化中英合作的高度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梳理了中英关系长足发展的几个外在因素。第一,英国经济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恢复过来,目前推进经济增长是头等大事。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英国经济增长。第二,金融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英镑的国际地位下降,这些因素使得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动摇。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之一,与中国开展金融合作有利于拉动英国金融业增长。
“全球层面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经济有很多困难,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赵怀普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国内有着巨大市场,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中英两国在经济、贸易、金融各方面合作提供了很大机遇。
优势互补助推务实合作
“过去,中国看重英国的资金、技术,对方则看重中国的潜在市场和物美价廉的产品等。这个时代没有完全过去,但是新的互补性正在形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这种新型互补表现在英国、欧洲都非常渴望中国的投资,中国对英国的服务业也越来越重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玉刚认为,中英经济的全方位互补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英国服务业发达,中国制造业在主打中国制造和产业升级,双方互补性明显;第二,英国金融业发达,中国在推动金融业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合作,双方合作潜力巨大;第三,英国面临基础设施更新的艰巨任务,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都有优势;第四,第三方经济合作,中国的制造能力和英国的项目服务能力也能实现较好的结合。
赵怀普认为,发挥好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双方进一步合作,这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还有战略上的考量。加强中英关系可提升英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进而通过在具体领域内合作项目的启动提升中欧整体关系。
中英关系推动国际秩序转型
在冯仲平看来,英国正在经历二战以来最重要的外交转型。这种外交转型体现在外交多元化,大国关系的调整,软实力受到重视,进一步推进务实性外交。
赵怀普认为,特别是中英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成功合作,将对国际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冷战期间,英国非常看重同美国的关系,更多通过同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或配合来维持和提升它的国际影响力。冷战后国际形势在变化,经济因素在加强,特别是同大国的合作,会为英国带来长远的利益。未来还可以通过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离岸业务等举措,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的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而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影响。”
王明进认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启,预示着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同一个发展中大国之间开启重要双边关系,将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中英关系的接近符合双方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国际秩序转型和全球治理体系构建的需要。”陈玉刚认为,中英关系的战略性接近,可以显著提升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及国际地位。对于中国来说,英国是西方国家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伙伴,能够在中国新一阶段的全球化发展,以及进一步打造与欧洲的四大伙伴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