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要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衡量“三严三实”成效的根本标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谋事要实”,核心是“谋事”,关键是“务实”。谋事要实,就要笃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坚定信念,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持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
●“谋事要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谋划事业发展的重要指针。谋事要实,就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彰显担当情怀。
今年4月,中央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部署,要求在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三严三实”,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反映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作为“三实”之首的谋事要实,不仅是“三严三实”的最终落脚点,更是各级领导干部谋事做事、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
深刻领会“谋事要实”的重大意义
“谋事要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谋事要实的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够不断战胜艰难困苦,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够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向实处发力,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进一步阐释,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弘扬。
“谋事要实”是衡量“三严三实”成效的根本标准。“三严三实”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其目的在于持续改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其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谋事”上,就是要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需要克服的障碍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也很多,工作做得如何、作风改进得怎样,必须用事实来说话、拿成果来表明、以实效来检验。
“谋事要实”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如何顺利应对、顺利过关,“谋事要实”就成为解决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一切机遇,只有在“实谋”中才能抓住和用好;一切问题,只有在“实谋”中才能破解。
准确把握“谋事要实”的精神实质
“谋事要实”,核心是“谋事”,关键是“务实”。“谋事”不同于具体做事,做事强调的是操作、执行与落实的过程,而谋事是做事的开始、成事的前提,谋事所凸显的是谋划的能力和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这一阐述切中了“谋事要实”的精神实质。
谋事要实,就要笃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坚定信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实”首先是实际、实情、现实,也就是客观存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本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全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务实处理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就我省而言,当前山西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头,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暴露出我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而煤价大幅下跌使我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尤其是经济效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反映出我省资源型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谋划未来、描绘蓝图,首先必须明确优势所在,认清发展短板,才能找准思路,制定举措。
谋事要实,就要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基本素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历史。谋事要实,须察实情。这个“实”,不仅仅是指客观存在的现实,同时或者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握客观规律,才有可能透过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来谋求深层次、高水平的发展。立足于今日之国情,需要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今日之省情,需要在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严格遵守党的规矩上先走一步的有效做法,探索出资源型经济向多元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架构和基本路径,从而实现“六大发展”的战略目标。
谋事要实,就要持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精神,是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在当代,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和根基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完全一致。谋事要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体察实情、把握规律,大力弘扬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弘扬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只有对大局形势、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研判,才能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大事要事和思路举措,进而有的放矢地推进各项工作。
切实提高“谋事要实”的能力水平
“谋事要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谋划事业发展的重要指针。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谋事要实”的能力水平。
强化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谋事要实,从实际出发,本身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谋划事业发展,必须强化宗旨意识,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愿望出发,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事业发展和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做到直面现实、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谋事要实,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在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敏锐捕捉问题;就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持续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
彰显担当情怀,真正做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规律出发、从科学精神出发谋划工作和事业发展,也就是说,谋事要实,重在不唯书、贵在不唯上,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乃至于我省改革都到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面对重重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更深沉的担当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担当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干部就是要干事,总书记的提醒应当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自我激励的座右铭。
(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