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以深化改革积极应对TPP

 时间:2015-10-27 13:39:00 |  张鑫 | 字体:【 】| 阅读: 12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作为多边贸易协议,符合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但如果美国想借此另起炉灶来抗衡乃至遏制中国,则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在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TPP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大方向,为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TPP并非美国首创

TPP作为亚太地区涉及面广泛的贸易协定,并不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源于2005年5月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这是一个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

2008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并主导了这个协议的谈判,随着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的加入,最终形成拥有12个成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正式启动于2010年3月,在激烈的争议中谈判持续5年之久。美国国会为了缩短TPP的谈判进程,降低不确定性,还在今年6月特意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该法案又名“快速通道”法案,将国会的权力限制在对谈妥的贸易协议进行投票上,而不能逐条审核修订与删减。这对TPP基本达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TPP另起炉灶意图明显

在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趋势下,TPP也难免被“政治化”。美国政府重视TPP,就是将其作为“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TPP被“政治化”则会导致其偏离自由贸易的初衷。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不仅缺乏透明度,其草案起草过程及条款的保密工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而且从已知的内容看,本身就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和开放、合作的趋势。TPP提出的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政府采购协定、限制对国有企业的优惠、金融自由化、信息自由,都超越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未必能给每个国家带来同样的红利。投资者与国家纠纷仲裁机制(ISDS)使主权国家的法律必须服从TPP精神。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称TPP是一个受操控的贸易而非真正的自由贸易。

TPP以“高标准的贸易新规则”将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排除在外,另起炉灶的意图非常明显。TPP实质上是美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利用发达经济体的规则优势来约束其他国家,维护自身金融资本和知识产权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利益,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正如奥巴马赤裸裸地声称,我们不能允许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以改革开放积极应对TPP

中国虽然被排除在TPP之外,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加入TPP,但由此带来的潜在的压力反而有利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挖掘新的发展机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

首先,“高标准的贸易新规则”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方向,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转变提供了动力。据测算,中国过去3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而消费的贡献率仅为10%。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业态,维护消费安全,加大对与民生有关的交通运输、城镇化、环境治理、医疗卫生等投资,就能提高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其次,促进国内自贸区和国际双边、多边自贸区的建设,增强应对TPP的灵活性。中国在两年前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直接原因就是为适应TPP做准备,目前已经扩展到其他地区。从2008年开始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和新西兰、秘鲁、智利、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参加国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中国虽然没有与文莱和马来西亚直接签订FTA,但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中日韩FTA和中加FTA,以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也都在谈判中。中国还积极推动东盟10+1(东盟10国+中国)、东盟10+3(东盟10国+中日韩),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亚太自由贸易区(FTAPP)等协定的谈判。这些不仅在时间上早就打破了TPP的封锁,而且必将大大抵消TPP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

再次,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具有人工成本相对低、产业链完整等优势,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10%以上,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的第一大贸易国,是美国、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国。如果TPP生效,中国出口可能出现下降,但进口降幅将会更大,这意味着很多国家会丢失中国的市场份额,显然不符合这些国家及其企业的利益。这也成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国对符合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的规则、对促进自由贸易的制度建设,持开放态度并乐见其成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国倡导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区域经济合作,而且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得到了沿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这对推动中国企业和产能走出去,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都将起到很大作用,从而有效化解被排除在TPP之外产生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