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十三五”回避不了的攻坚战
26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全会将如何筹划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深化改革被寄予厚望。
改革无法“重复昨天的故事”
“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明显不同于以往。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过去高投资、高耗能,缺乏创新能力的老路已越走越窄,改革亟待加速推向纵深。
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日益陷入“新平庸”,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结构性改革计划与长期增长战略,全球改革竞争大幕悄然拉开。
在此背景下,改革无疑将成为“十三五”无法回避的“攻坚战”,也是本届政府必须直面的“大考”。当前,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化体系,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及执行过程的种种羁绊,都在考验十三五规划的命运。而改革则是实现规划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根本动力。
当下,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综合改革的历史时期,这意味着此轮改革再也无法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就连改革本身也面临着改革,如何推进新的改革,同样需要创新。
有官媒称,“十三五”规划或出现重大改革举措。此轮改革的重点、路径和策略值得关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晶称,能否持续推进改革“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力的体现”。改革不仅要和危机赛跑、和国内民众的期待赛跑、更要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
两大杠杆撬动改革“硬骨头”
在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纠结在一起时,任何单项的改革都已不能奏效,迫切需要新的改革理念和举措。
从近期高层围绕改革释放的信号来看,以两大“杠杆”撬动改革“硬骨头”的思路已逐渐成型,料将在“十三五”规划中有所体现。
其一是对外开放。在深改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明确指出“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求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中国过去每一轮重大改革都伴随着对外开放。如今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更加强调开放以推动国内改革。
考虑到未来五年改革阻力不小,加之近期海外对中国开放政策会否趋于“内向”存疑,官方料将借“十三五”规划,宣示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倒逼改革的决心。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中国将在“十三五”规划中把对外开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强化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并结合“一带一路”等对外经济倡议,更加积极地谋求参与全球核心的经济治理。
其二是创业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论及“双创”与改革的关系时指出,改革就是要激发民众的创造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官方正在将创业创新当做杠杆,从不同角度冲击各种旧体制机制,撬动改革进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
“十三五”呼唤改革“行动派”
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说到底需要靠一批有能力、有勇气、敢破敢立、具有改革精神状态的改革“行动派”来推动。
针对部分官员或对改革敷衍观望、知难而退的现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5月在主持深改组第十二次会议时明确表示,“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今年之中,中共接连颁布多个规定。其中7月出台的“能上能下”规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这一系列新规释放了清晰的用人信号,表明中共欲通过“用人导向”这个指挥棒,撬动整个干部队伍的转型优化,为“十三五”宏伟蓝图目标的实现,遴选一批“敢于吃螃蟹”的改革行动派和最坚定的规划执行者。
五中全会将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
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期4天,29日结束。会议的主要议程为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目前,“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已经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将在十方面取得突破
虽然制定五年规划基本是近几次五中全会的议题,但此次五中全会备受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时间节点。早在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明确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而2020年,即“十三五”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表示将在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
日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分别是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除了经济增速以外,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关注热点。
专家称各种深层次矛盾靠改革破解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十三五”规划总体上一定是以改革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中国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而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注定每改一步都很困难,改革还需要韧性。
■ 看点
1 GDP年增6.6%可实现两个翻番
“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时间段,2020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硬性经济增长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为6.9%,下降到7%以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最后的五年能否实现“两个翻番”,备受关注。
“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定在多少才能完成目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52%左右就可以实现预定目标;而人均收入“翻一番”,祝宝良表示,人均收入其实就是人均GDP的概念,如果要实现目标,增速要比GDP略高一些,因为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每年千分之五左右,这两年还要低一些,因此,人均GDP增速达到6.6%就可以。
同时,祝宝良表示,即使达不到6.5%的增速,经济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一是6%的增速就可以保障就业的稳定,二是只要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对于“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祝宝良认为从劳动生产率、生产要素方面看6.5%可以达到。并表示“能够达到6.5%就很好了,再高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为会受到人口等问题的影响,这是经济规律造成的”。
2 生态文明建设将引领经济发展
日前,《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位列其中。
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今年6月消息,环保“十三五”规划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气水土三大环境战役将推进实施,并计划明年3月上报国务院。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十三五”规划将从单一目标即总量控制目标、减排目标,变成双目标即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将涉及绿色经济、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
3 东北振兴将成下一个五年重点
自2013年以来,东北经济指标持续低迷。在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名中,东北三省均在倒数五名之内。
面对东北目前的经济形势,10月9日,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组织召开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座谈会。据之前报道,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在会上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全新谋划东北振兴战略,重点内容包括,“新东北振兴战略”如何补齐“对外开放”这一东北发展短板,以及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如何对接等。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9月份的消息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即“4+3”的战略大布局。
在“四大板块”中,东北振兴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五年的突出重点,据介绍,目前制定完善过程中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协调。
高层密集调研准备“十三五”
为了这次编制“十三五”规划以及召开本次五中全会,今年以来中共高层密集展开基层调研。
★从5月至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相继赴三省调研,并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中,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
★9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主持会议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他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7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 背景
十三五规划编写一年多都做了什么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规划司负责“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制定“十三五”规划,成立了“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一共有55名专家,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以及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领域。
邀请公众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
从前期研究阶段开始,到规划起草过程中,形成文稿之后,包括报送国务院之前,发改委会多次通过多种方式,如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咨询会,征询专家意见。
早在2013年底,各省级地区就开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如开始征集前期研究课题、进行“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工作,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工作思路。
在编制工作启动之后,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4月和6月,两次发布《重大改革研究课题遴选公告》,公开遴选课题研究机构,同时还于2014年6月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
各省份就重大问题招标研究机构
到2014年4月,在全国规划编制正式启动之后,各省份开始就“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向社会招标研究机构,并在2015年初前后,各省份开始将规划的基本思路上报国家,至此,各省份“十三五”规划编制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即将转入“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此外,各省份也会成立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与此同时,各部委也会进行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
在今年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央、国务院也会对“十三五”规划制定作出部署和指示。同时,国家发改委也会通过召开规划工作培训研讨会,赴各地及研究机构调研等多种形式,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建议。